晋江又拿下一个国家级荣誉。
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布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晋江成功上榜。
此次上榜并非偶然,而是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积极承接“三块地”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国家试点任务,着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的硕果。
直面痛点:
破解用地低效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发端于村镇的晋江民营经济全面开花。晋江拥有安踏、恒安、三六一度、劲霸、柒牌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县域基本竞争力常年位居全国前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路子。然而,一个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痛点出现了——空间布局破碎、土地开发强度趋近饱和、用地成本过高,但晋江全市工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却只有1.07,工业用地紧缺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晋江“老牌”工业园五里园为例,从2000年动工建设至今,五里园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是晋江优势主导产业的主要承载区,集聚了恒安、安踏、三六一度、利郎、海纳等知名企业的厂区。2021年,该园区产值突破1100亿元,涵盖鞋服、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产业,但土地利用不集约、亩均效益偏低的情况也日益凸显。
“经过多年发展,五里园面临低效用地较多、亩均效益不高、企业扩大再生产空间不足、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等问题。”晋江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晋江市把五里园列入首批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推动五里园向高新综合产业园方向发展。“如果晋江能将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到2.0,在无新增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工业园区预计可释放近3万亩的产业空间。”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五里园的转变,是晋江全力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工作的一个缩影。针对痛点,晋江频频出招,集全市之力、聚全市资源,从用地分布杂乱无章到布局集约,从容积率低到“零地增容”,不断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加快从粗放扩张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从注重产业体量向注重产业质量转变,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晋江路径”。
必然选择:
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
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成为晋江腾挪发展空间、改善发展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2年,围绕“强产业、兴城市”战略部署,晋江市共策划了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金井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陈埭标准化工业园、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等首批14个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拓宽空间、撑足后劲。
铲土车一趟接一趟地铲着黑沙,来回穿梭;工人忙着搅拌水泥,砌筑电力井墙体……在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科学园)内,集成电路小微工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一栋检测检验中心楼房正进行内外装修、两栋职工公寓和道路景观建设正有序推进。
该项目位于原冠科科技园最内侧地块,用地面积68002平方米(约102亩),原地上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容积率0.38,原有厂房约1.2万平方米,分别租赁给汽车维修、机械加工制造及塑料制品企业生产,租金平均约7元/平方米,属低效用地。
“2021年,我们取得该地块,根据区域整体规划,按照引进设计、制造、小型封测、装备、材料、终端应用、创新服务平台等两大龙头上下游配套产业,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的思路,邀请专业设计院对该地块进行针对性规划设计。”晋江产业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重新规划,该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容积率达1.61,园区预计总投资8.1亿元。项目达产后亩均产值预计达500万元,亩均税收预计达35万元,是晋江“零地提容”的一个创新做法。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空间的载体,集成电路小微工业园将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推动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完善配套:
做产业,也是做城市
园区标准化建设,既是做产业,也是做城市。
作为晋江标准化园区的“明星”项目之一,新智造产业园还未建成就已“出圈”,吸引了1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这也意味着新智造产业园已初步实现产业聚集。
“我很看好这个产业园,里面不仅有标准厂房,还有研发中心、仓库、职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投入成本。”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的企业主王聪说,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让他打消了自建厂房的想法,对未来发展也有了新谋划。
王聪算了一笔账,入驻园区后,原本用于自建厂房的资金可以省出一部分投入创新研发;以园区为平台,产业配套的供应链也能一起引入,减少了沟通、物流、生产成本。
“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入园运营,这种打造‘隔壁工厂’产业生态的方式,预计可为企业节约2%~3%的运营成本。”王聪说。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切中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当下,对于还没有实力拿地、自建厂房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可以“拎包入驻”的标准化厂房,还有完善的配套,是企业安心留在当地发展的“最优解”。
无独有偶。在集成电路小微工业园项目“隔壁”,由高级公寓、商用区、SOHO办公区、文体活动区及幼儿园、地下空间等组成的邻里中心及人才公寓芯动家园也将在两年内投用,为园区提供高端的配套。
“届时,高层次人才集聚,医教养配套齐全便利,5分钟到高铁站,10分钟上高速,梧林传统村落就是‘后花园’。” 泉州半导体高新区管委会晋江分园区办事处副主任苏华伟说。
可以说,建设综合产业园区,不仅仅是建设标准厂房,更重要的是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自然资源部和省政府联合出台了《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方案》。2023年1月11日,晋江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指挥部“一办五组”人员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晋江从全市抽调44名人员,形成“一办五组”,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目前已初步摸排低效用地3.44万亩、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0.856万亩。
“荣誉的背后,是自然资源部对晋江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晋江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英俊表示,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为晋江腾挪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带来了重大机遇,对破解晋江“空间束缚、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晋江也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高效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全力为晋江发展腾挪空间,做好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两篇文章,“不负荣誉背后的责任。”(记者 阙杨娜 通讯员 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