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并不平静。来自权威部门的判断,依然是总体平稳,但楼市分化呈现延续态势,崩盘之说频频出现,限购是否取消争论不断……
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再次处于十字路口,走势牵动人心,政策备受瞩目。
市场分化在延续 加剧之势渐显现
尽管国家统计局关于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数据尚未公布,但房地产市场分化将呈现延续态势,已成为共识。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前2个月全国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环比下调的城市,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
来自权威部门对90个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消化周期基本在10个月,而三四线城市这一周期更长,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四不均:需求不均衡、供应不均衡、库存不均衡、价格涨幅不均衡。”
根据中原地产的监测,今年前3个月,10家标杆房企在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的购地金额占比分别为62%、5%和33%。和去年下半年的占比相比,一线城市购地金额的占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占比下滑了28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占比微增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业绩的分化也日益加剧。张大伟说:“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企业绩依然上涨,但布局在三四线城市比较多的房企业绩上涨乏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飞表示,楼市分化现象凸显,反映了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一方面,由于住房价格波动体现出各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质量等的差异,也反映出消费者更加理性。另一方面,一年多来,国家房地产行业政策的稳定性,使得市场预期相对稳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逐渐被挤出。
楼市崩盘不成立 风险隐忧需警惕
杭州个别楼盘降价,北京个别楼盘由精装修改为毛坯房出售,三四线城市库存量大,种种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拐点已现,三四线城市面临崩盘呢?
权威部门认为,这些现象还是局部,个别项目的变化,不能说明拐点已经出现。以杭州为例,去年以来,供应量特别是新区供应量很大,因此开发商采取降价促销,尽快结清尾盘。
陈飞说:“个别企业因资金链条脆弱,出现降价销售甚至出现企业破产、烂尾楼等现象,这是市场体制下行业内部调整的正常现象;房地产价格的持续高涨恰恰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他表示,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城市体系日趋完善,区域内部城市间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一体化、同城化趋势日益明显,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