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房产网

泉州房产 泉州楼盘 泉州家装 泉州建材 置业指南
闽南房产网 > 国内房产 > 解决群租房 要相信市场本身的力量

解决群租房 要相信市场本身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4-05-05  来源:经济观察报  

  对于刚刚落脚北京的北漂来说,想和其他人一起租房子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是因为,首都综治办联合其他部门,将会着手重点治理“违法群租房”。市住建委给出的理由,是由于目前85%的群租房是中介的谋利所为。言下之意,治理群租房是为了维护租房者的福利。

  不仅是在北京,其他大城市也都有限制群租房的政策,比如天津、上海、南京等等。除了打击“黑中介”,具体的限制政策也早已有之。比如在2010年,北京法制办曾草拟出台了一份规定,限制出租住房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10平米,而苏州市在2010年的相关规定则为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12平米。这样的思路,就好比为了能让人们吃的好,就规定了人们不能吃树皮而只能吃肉粥,于是也就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此类福利政策只能是缘木求鱼。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随着房价的攀升,群租房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2012年,北京市住建委对出租住房的10平米限制已经降低到每人不得低于5平米,这也就表明之前的规定已被突破。人为的规定最终被证明是一场一厢情愿。那么,为什么群租房越来越多,群租面积越来越小?道理再简单不过,市场需求使然。

  在大城市打拼的低收入层若能够负担宽敞的房间,谁也不会选择不方便又不安全的群租房,这也就是说,群租房的出现首先是出于需求而并非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打击群租房,不仅造成一部分中介和房主不得不违约驱逐房客,还会更进一步减少了供给,从而会导致房租上涨,最后使得低收入人群在城市生活的成本更高,这与政策实施的初衷恰恰相反。

  或者,限制低收入群体的进入也许正是大城市打击群租房的最终目的。大城市当中的低收入群体聚居地往往又脏又乱,治安较差,站在管理部门的角度看,的确存在治理困难。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实际上是由于大城市集中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用简单粗暴的“不许进入”政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事情的另外一方面则更令人深思,打击群租房是以打击中介谋利的名目出现的,正如北京住建委所说,85%的群租房来源于中介谋利。这样,便有一部分公众,甚至租房的人也站在了支持打击群租房的一方。可是,谋利是生意人的天性和本职,房产中介更是如此,很难相信只有85%的群租房是出于谋利,而其余的15%是为了慈善或者公益。

  房产中介们也不愿意背黑锅,“为了谋利”而供给群租房的他们便高调配合管理政策。在北京综治办关于整治群租房的会议后,100多家房产中介就联合签署了承诺书,保证会整改群租房问题。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每个人都表明了自己流着的是道德的血液。

  可是,中介组织的出现本身是市场扩大的产物,超市、传媒、电子商务等等交易中介降低的是交易的成本,增加的是社会的财富。目前房产中介市场的问题不是由于他们“黑心”,而在于这个市场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中介们对房源的激烈争夺,使得一部分本不想通过中介交易的房东和房客无法搜寻到对方。而群租房的出现与房产中介的恶性竞争并没有直接关联。

  那么,该如何解决群租房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相信市场本身的力量。一方面是要让市场真正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不是依靠行政的力量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大城市。另一方面对出现的群租房要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这样房东和房客才有激励维护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能增加市场对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服务供给,而不是相反的去打击取缔。

  现实当中的好例子也有,比如台湾繁荣的夜市并没有因为管理上的困难而取消,夜市里的小摊贩们有自己的组织维持卫生和管理,用以换得政府的不干涉。再比如日本兴起的“胶囊旅馆”,三五平米的小屋子也一样可以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然,打击群租房,规定出租房的人均面积,这样的政策只是这个庞大的国家无数政策当中微小的一种。但是,人们如何对待这些政策的态度则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当人们有了宁可打击福利房,也要反对打击群租房的勇气时,我们就真有了一个好社会。 

查看更多点评>> 网友参与评论已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