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回暖并未带动土地市场
7月30日,全联房地产商会RECIO工作室工作发布报告,2015年第2季度,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0.57亿平方米,同比减少34.8%,比上季度降幅扩大近2%,创历史新低降幅。
房企拿地积极性下降只是一个方面,在楼市步入存量之际,房企拿地的方式也从此前的激进转为理性,此前大多数中小房企高举高打,激进扩张的模式或难寻觅。
“地王”退地
“地王”一直是土地市场的风向标,楼市格局变化,直接影响到地王入市状况,并决定房企高价拿地的积极性。
作为长三角的重点城市之一,苏州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是楼市从增量步入存量的典型城市。
2014年初,福建房企正荣分别以总价15.6亿、16.8亿拿下苏地2013-G-121号地块以及苏地2013-G-122号地块,成为该场土拍地王,一度引发热议。
12个月后,即2014年年底,备受关注的G122地块项目开盘,网签毛坯成交均价9906元,与7329元|平米的地价相比,明显亏损。
卖不出价和苏州当时的高库存状态息息相关,根据苏州住建局的网站信息,截至2014年12月5日,苏州共有非住宅库存量72131套,比住宅还多,仅吴中一区就堆积27300套,库存总面积达5817117平方米,达到历史高峰。
或也因此,正荣官方确认退地G121地块,按照苏州国土局的规定,此前缴纳的保证金1.67亿元或也将损失。
地王项目遇销售难题,断臂自救并非个例,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杭州、广州、宁波等多地均存在地王地块退还案例。
房企拿地格局谋变
地王退地不过是楼市格局谋变的一个缩影。中小房企逆袭土地市场的方式也随着楼市格局变化而发生转换。
一直以来,和手握重金的一线龙头房企,以及耕耘多年的本地房企相比,不惜代价的激进扩张,成为中小房企逆袭土地市场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地价上涨。
存量市场格局下,销售遇阻,企业的资金回笼出现问题,激进拿地的模式隐患也开始出现。
以曾一度被誉为楼市黑马的正荣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短短11个月之间,正荣耗资185.27亿元,在上海、苏州、南京获得11个项目,其中不乏地王地块。
除了苏州地王地块退地,2014年2月6.25亿元获得的上海金山枫泾住宅地块至今未动工。
这亦暴露了房企盲目拿地,激进扩张所暴露可能引发的问题,“如果拿地前没有精确的测算以及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后续的产品竞争力不够,以及缺乏强大的营销能力,将为房企的后续发展埋下巨大隐患,”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如是介绍。
上海良玉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良认为,一直以来,房企激进拿地的另一个原因是看好后市发展,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后市发展,他们习惯了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
但在2014年楼市的剧烈调整下,不少房企才真正吃了教训,拿地更趋于理性。
除了市场转化,销售遇阻,金融机构等资本方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也成为被动推动房企理性拿地的重要基础。
虽然本轮救市,各级政府,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楼市托举政策,银监会、央行也喊话要求加大对购房者个人住房贷款的支持,但这并不影响金融机构继续紧缩对房企的贷款。
RECIO工作室的数据也显示,6月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值为2.14,仍为近年最低值,企业资金压力高于2008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