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论坛上,有专家透露,新的强制性国家照明安全标准正在制定中,有望于明年出台。届时,所有照明产品的安全性能都将被分为4级,并贴上标签,向消费者明示,其中只有0级与1级才适宜家庭使用。对此,市场人士指出,新国标的出台将加速中国LED产业的“洗牌”进程,LED企业亟待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面临洗牌
LED产业是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节能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中国《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LED照明产品占通用照明的30%,并重点培育20家至30家龙头企业。
据LED产业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LED行业总产值达20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在LED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三个行业分支中,下游应用行业产值规模最大、增长最快,产值为1590亿元,同比增长37%。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LED技术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LED产业即将进入第三个增长周期。LED产业前两个增长期分别是2010年之前的以信号和显示应用为主;2010年至2013年的以背光应用为主;2013年,通用照明将成为LED产业“主力军”。
但LED市场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厦门光电子行业协会会长范玉钵表示:“一些小企业以低价、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竞争。有钱赚时大家一哄而上,能捞就捞一把,做不下去捞完就走。”这就导致LED这个“朝阳产业”已经变成了“混乱产业”——企业太多、市场太乱、品质太差。
业内人士指出,新国标引入以后,部分产品不达“推荐性标准”势必将退出市场,从优化产品组合和产品质量方面讲,国标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产业回到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事实上,即使没有新国标的出台,行业内的重新“洗牌”也是必然趋势。受全球需求疲弱与LED照明产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国内企业的LED照明业务的营业额与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加之结构性过剩危机余温仍在,外部经济环境发展不如预期,目前整个LED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尚普咨询电子行业分析师认为,LED产业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地方政府的过度刺激政策所导致,到2012年,经济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洗牌”的过程。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上海产业化基地研发部经理李抒智认为,LED产业规模总量今年继续扩大,但今年的特点是没有技术特点的企业生存空间缩小,而大企业的接单量扩张,随着LED技术逐渐成熟,一定会有品质更高的产品脱颖而出,同时低端产品将被市场淘汰。
突围之路
既然如此,未来LED产业高如何寻求突围呢?有业内人士指出,依靠政府推动规范LED行业发展是必然趋势,厦门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目前,厦门检验检疫局联手湖里区,要创建一个出口电光源及灯具质量安全示范区,目标是通过省级、国家级示范区验收,目前已经有55家企业入区。在这个示范区内,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都会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奖励。
厦门光电子行业协会会长范玉钵预测,在厦门政府推动下,下半年开始尤其是第四季度,厦门LED产业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增长幅度“至少4成至5成”。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LED显示应用行业协会理事长关积珍则认为,应该靠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应用需求的提升。在传统LED显示屏领域,各种室内外LED显示屏关键技术基本成熟,产品整机在可靠性和工艺水平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化系列产品。行业整体技术创新方向应该向大屏幕控制、高密度显示新产品开发、特殊项目异形工程化设计、LED显示应用等方面拓展。同时,广泛应用全彩色室内外显示屏以及室外高清晰度全彩表贴技术与产品。
北京澄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国平则认为,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二次节能。以一个会场照明的灯具系统为例,没有必要要求每一盏灯的亮度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最终追求应该是照明整体的效果,包括光照射的对比度等等。具体来看,靠近窗户的地方因为有自然光,灯可以稍微暗一点,而离窗户远一些的灯,则需要亮一点。
此外,LED渠道方面变革的帷幕已经拉启。从2012年开始,行业内不少LED企业就开始纷纷筹谋自建渠道,尝试将产品直接“兜售”给消费者。而电商渠道更是由于模式较新、前期投入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大受LED企业欢迎。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做一些类似的尝试。其在2013年年初将自己的产品搬上了淘宝的天猫旗舰店,开始试水电商销售。洲明品牌部总监梅志敏透露,其天猫店自今年1月4日上线以来,1月份销量达到7万元,2月份达到9万元,而3月份更是飙升到30多万元。他称,接下来洲明在京东和苏宁易购等平台的网店也会陆续上线。“线上的充足流量有利于帮助我们反哺自身线下渠道,进一步打开民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