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汇聚14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揭牌成立,同时吸纳了国内2家业内专业平台机构和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共同推动知识产权赋能区域、产业和企业发展,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布局高质量发展赛道的动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借助“引智借智”提升创造力
8年前,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丁敬堂带领企业技术团队共同研发了“一种具安全防护功能的自动开合伞”发明专利,并以此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如今,该中心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16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对于晋江成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丁敬堂深有体会,“这个集聚区的建立,既方便了企业的一个需要,也是对晋江未来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促进。”
科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与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签约合作的北京经纬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陈镇认为,只有多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吸收全球更多的聪明智慧和更多创新的力量,才能够把知识产权保护得最好。
“集聚区的建设很有必要,既集合优势服务企业,又弥补本地人才不足的难点和痛点。”晋江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吴焕新认为,知识产权要借助“引智借智”,加强自身的创造力。
业界认为,集聚区通过与高校、专业知识产权机构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将助推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为晋江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筑牢坚实基础。
打造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矩阵
据悉,过去的一年,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强化“向前鼓励创新创造、向后鼓励转化运用”的政策导向,2022年度先后下达1200多万元奖励补助资金,支持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商标海外保护、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贯标等项目,推动构建与企业、产业、区域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发展体系。市科技局着力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金融支持等多元科技投入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居全省领先水平;形成高新技术企业“进阶登高”梯队培育体系,为知识产权发展提供研发投入和创新主体支撑。
一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矩阵不断完善,呈现多点迸发、多项领先指标、多项优异成绩、多项最高纪录、多项突破等“五个多”良好态势。
2022年8月,泉州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晋江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德化县和南安市被列为试点县,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中形成“1试点城市(泉州)+1示范县(晋江)+2试点县(南安和德化)”多点迸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至2022年年底,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2万件,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累计达15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达1300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年度专利授权量达40449件,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821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0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5.88件、3.76件,均居全省第一梯队水平。
泉州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绩效评价。在2022年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结果中,泉州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上获得82.33分,处于标杆档位。
新增中国专利奖6项、福建省专利奖6项,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28家,新增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新增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9家,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实现多项零的突破。华侨大学获批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泉州高校由此实现“国字号”高层次知识产权平台零的突破,泉州也借此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2022年10月全省首例专利开放许可交易落地泉州。德化县出台了“十四五”陶瓷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成为全省范围内以县级政府名义出台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先行者。(记者 郭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