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9全年及2020年1月~4月,福州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考评在五城区及高新区分组中位列第一,2019年高新区全年PM2.5平均浓度22.2微克/立方米,优于2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
棉花糖般的白云嵌在湛蓝的天空,举起手机拍张照,顺手发到朋友圈,收获颇多点赞。用高新区的蓝天来“刷”朋友圈,曾是外地来榕务工人员小兰最热衷的事,然而她的朋友圈最近却“沉寂”下来了。“现在‘高新蓝’出现得太频繁,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小兰说。
近年来,高新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不断提升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水平,从能力建设、治理管控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努力让“高新蓝”成为新常态。
提升装备水平
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治理有效,监测先行。一张张有形和无形的网络,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加速铺开。
2019年,高新区4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新增非甲烷总烃和苯系物监测设备,初步形成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对空气质量情况进行监测、研判及预警。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4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5个空气质量微型站,可实现全天实时查看AQI、PM2.5、PM10、O3等空气质量指标。
为强化网格监管体系,提高网格监管能力,高新区招聘5名专职环保网格员、29名兼职环保网格员,负责全区日常环保巡查。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臭氧污染及颗粒物污染形势的分析研判及监管防控,高新区配合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污染天气,由区空气提升办根据预警预报情况,及时启动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
据悉,2019年高新区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及臭氧污染应急响应11次,共计21天,共出动检查525人次。今年以来,已启动4次“臭氧污染天气应对办法”二级响应共计10天,共出动260余人次检查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加油站、锅炉企业和涉VOC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量身定制措施
加强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车多,人多,建设工地星罗棋布。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高新区的空气质量。
针对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运输、道路、拆迁工地及露天焚烧扬尘,高新区出台并落实《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分解表》。
首先组织巡查人员,对全区建筑工地造册登记,分析其扬尘风险等级,再根据工地扬尘风险等级差异化巡查。其次是落实预警反应机制,当出现轻微污染应急响应时,建设部门值班人员通过微信群,第一时间预警通告各项目负责人,巡查人员及时排查重点区域工地,落实停产停工、停止扬尘作业等措施。三是落实联防联动机制,对于乡镇、其他部门发现的工地扬尘问题,第一时间由区直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处理。
通过建立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巡查、预警反应、联防联动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高新区有效控制辖区工地扬尘。
不仅如此,高新区还督促印刷、家具制造等行业企业配备污染防治设施,降低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的影响;持续开展涉锅炉企业综合整治,通过改电、改燃气、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等手段,推进小型生物质燃料锅炉提升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汽车维修企业“油改水”改造,鼓励企业改用水性漆,从源头上减少VOCs排放。
为了做好加油站空气质量管控,区相关职能部门每周组织多次巡查行动,检查区内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和水喷雾系统运行情况。目前,高新区内7家加油站已全部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和喷淋装置。
坚持绿色发展
扎实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是高新区始终狠抓的一条主线。去年以来,高新区环保部门扎实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控。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印发《福州高新区市场准入第一批负面清单》,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入驻。
在环评领域,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入园企业。为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高新区制定了《福州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工作细则》,提出了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民生工程领域“打包”审批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项目动工投产和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高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世遗大会和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强化扬尘管控,同时继续实施锅炉整治,开展臭氧污染专项治理。绿水青山来之不易,高新区将继续全力以赴维护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守护这方美丽的“高新蓝”。(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朱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