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实干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连续多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培育近30万户市场主体、超9万家民营企业和51家上市公司……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晋江经验”的正确指引,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晋江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引育用留储”全链条人才生态,打造“引得来、留得住、受尊重、有实惠”的人才港湾,吸引各类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晋江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8万名,累计认定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5000人。
关键词一:产业聚才
汇聚天下英才 打造人才“高地”
走进位于晋江三创园的福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桌上颜色各异的瓶瓶罐罐映入眼帘,这些东西便是着色剂。七年前,曾福泉作为晋江高层次创业团队“海峡工程”引进的一类海归创业者团队,曾站在三创园的路演台上推介新项目。而如今,他已成为晋江科技公司总经理,一名“新晋江人”。
号称福建“中关村”的晋江三创园,上百家科创孵化企业因为这里最完备的产业链、“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而集聚在一起,为包括曾福泉在内的人才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以及干事创业的高端平台。
晋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晋江。数年间,曾福泉带领团队潜心科研,开发出的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经过这些年潜心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十分感谢当地人才、科技等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曾福泉说道。
“曾福泉的成功实践和肺腑之言,是晋江5000多名各级高层次人才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晋江聚焦“434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出台《晋江市现代产业体系人才认定和团队评审及政策支持办法》,针对产业领域“短板”,新增补充人才认定标准78项。同时,立足强链补链,全面实施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三才行动”,编制现代产业体系人才目录图谱,推动招才引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来晋人才“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二:搭台引智
引聚高端机构 力促成果转化
“石墨烯改性TPU新材料已落地转化,不仅提高产品性能,扩展应用功能,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目前接到订单20万码,价值1000万元。”在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楼,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庄刚松介绍道。
庄刚松表示:“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技术,我们公司有订单,双方合作实现共赢。如果没有政府搭建的平台,我们中小企业很难对接上国际知名品牌。”
企业家的获得感,来源于近年来晋江引入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其中,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为晋江提供人才交流“样本”,累计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院校引进了30多名高层次人才。
在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晋江还规划布局“一廊两区多平台”的科创版图,已落地4所高校、9家高水平研发检测平台,构建支撑全市、辐射周边的强大“科创”引擎,一大批企业相继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设计中心,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占福建省的九分之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晋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晋江还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布局建设“人才科创飞地”,充分发挥资本招商作用,打通人才项目在异地孵化与本土产业化联动发展的通道,实现“工作生活在异地、服务贡献为本地”。
项目巡礼
“政企才互动”
晋江创新
培养企业家模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晋江经验”创造了很多奇迹,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和模范,这其中,干部、企业家、人才“三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三支队伍”培养上,晋江通过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开设青年企业家领航混沌创新班,优化“政企才互动”培养模式,改变培训思路,结合发展战略去繁从简,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
创新班采用“线上经典课+线下实战课”双联动教学方式,让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共享共融、互学互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先后招收学员113名,累计举办22次创新课程学习、培训超1500人次;已帮助超90%的学员为企业制定了创新增长方案,超40%的学员成功推动创新方案落地。(记者吴宗宝 通讯员苏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