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慢节奏 农闲旅游渐兴起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便转变生活模式,发展立体、循环、休闲的农庄,让现有土地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潘主任说,我市优美的乡村风景很多,不少古民居也保存得完好,游客到乡村游玩之后,借宿民居,这便催生了最早的休闲农业。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压力的逐渐变大,不少有车一族选择在节假日的时候到休闲农庄释放心情。“现在大多数的景点一到节假日就是人挤人的状态,如今人们又倡导慢生活,因此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成为他们的最终选择。”潘主任表示,在休闲农庄里体验农事、感受乡村生活及风土人情,不仅乐趣无穷,还能让压抑的心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特别是现在很多小孩根本不懂农事,也不认得田里生长的一些蔬菜瓜果,父母便会想要带他们到农庄里体验插秧、抓泥鳅、摘蔬果,甚至是制茶的过程。”他说,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成为许多家长周末带孩子享受休闲生活的一种方式。
发展
困难多 聚集营销成趋势
目前,泉州市休闲农业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观光农业阶段。“只是资源型驱动的阶段,表现为单一粗放的农业观光游。”据市农业局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基本以观光型为主,仅把休闲农业定位在都市休闲生活的再延伸。多数经营单位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项目设计趋于雷同,定位模糊,功能不配套。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农业项目较少,接待能力水平较低,缺乏管理规范标准,经营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据悉,为了让休闲农业产业链更加完整,获得市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将会在项目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对获得立项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税费优惠;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将对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倾斜,逐渐完善入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对休闲农业项目实施用地支持,同时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实行报备制度,并鼓励金融机构为其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随着市民对休闲农业需求的加大,在未来的日子里,泉州市将发展以“三线”(国道324线,福厦高速公路及泉三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以及“两江”(晋江、洛阳江)为主线的聚集化布局线路。目前泉州市共有20家市级休闲项目示范点,在此基础上,2014年将发展到30家,2015年将发展到40家,2020年将发展到100家,将泉州建设成为都市型休闲农业聚集中心区及滨海休闲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