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乏力,油价连跌,人民币贬值,工资不见涨……种种迹象似乎指向了国家经济疲软的态势。于是众人唱衰楼市,期盼着稳如磐石甚至节节攀升的房价能降一点再降一点。作为全国三线城市的泉州,这样的看跌心理尤为严重。
很明显,大家对泉州长期备受冷落的城市地位提不起信心,若是换成“厦门”,这份自卑或许能增加10倍马力衍生为傲娇!无怪乎群众能如此快转换心理,自2012年6月以来,厦门房价连续26个月环比上涨——无非是城市化水平高,地少人多,供求使然。恰恰,这便是泉州未来15年的必经阶段。
众所周知,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众多,而城市化水平由于囊括了经济、人口等因素,无疑成了房价会否上涨的重要评断。
2030年泉州规模将直指特大城市
泉州未来城市化水平将跃新台阶 助力房价上涨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指出,到规划期末,泉州将形成“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7个、中心镇21个、一般建制镇约80个”的市域规模结构。现今已是2015年,换言之,15年后泉州城市化水平将迈向新台阶,直指特大城市规模。环顾当下,带领泉州城市化进程的推手已蓄势待发。人口规模、人均GDP开始显山露水。
1、人口规模
2030年泉州核心区人口预计达到385万人
衡量城市化水平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是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15年后,即预计到2030年,泉州环湾核心区城市人口将达到385万人左右,其中泉州中心城区约280万人,晋江中心城区约60万人,石狮中心城区约45万人。
据《2014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泉州市常住人口为844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8万人,人口数量位居全省首位,5个福建人里就有1个泉州人。人口出生率13.7%,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7.5%。全市城镇化水平为62.9%。而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行,以及未来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再加上泉州人向来喜欢家族人多的观念,未来人口势必会在这个自然增长率上再添几位数。
2014年年末泉州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泉州流动人口位居福建前列
过去5年里,中国形成了三大三小6个人口增长中心,“三大”为北上深及其周边城市,“三小”里就包含了郑州、长沙和“厦门+泉州”,此类城市房价将获得人口和经济的双重支撑。可见,外来流动人口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被誉为“索罗斯的中国门徒”、“纳斯达克市场的活字典”的鑫星伊顿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金岩石就表示房价上涨唯一的理由就是人口在流动中急剧集中,人来疯涨,人去楼空。
从2014年流动人口结构情况表看,截至2013年底,共有4382483人从其他省份流入福建,流入泉州的就有1562706人,位居首位。省内流入人口指标中泉州则排在第二位。这两者共同反映了泉州对人口的吸引力。人口剧增,房源需求量大,房价必涨。
2、人均GDP
泉州人均GDP暂居福建第三
人均GDP在城市化水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14年泉州市实现生产总值5733.36亿元、增长10.1%,经济总量连续16年位居全省首位。人均GDP11164.43美元,位列第三,与人均GDP为11464.56美元的福州市相差甚少,而据搜房网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福州新房均价14000元/㎡左右,泉州新房均价7900元/㎡。不过相差300美元人均GDP,房价却差了43.57%。
虽然目前泉州人均与福厦两地还存在差距,但放眼历史进程,泉州经济增长量总体乐观。经济总量连续16年位居全省首位。只要保持此增长速度,未来继续发力超越福州又何尝不能。当人均GDP数值增长之时,必是泉州房价上涨之日。
2014年泉州GDP总量连续16年居首
回到当下市场,别以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不济,就能守株待兔,等来房价下跌,迄今为止,无一次通货膨胀率能跑过房价涨幅,反而成了房价上涨导火索。同样,15年后泉州城市化水平提高,房价涨势也成必然。届时出手,恐怕为时已晚。现下,公积金贷款利率已创历史新低,银行更是5次降息救市,各位看官,切莫犹豫观望,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