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期盼营造提升
软实力和硬件设施
“社区营造,那是好事啊,我这盼望了多少年的老问题终于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了。”昨日下午,在华侨新村5排15号“小城故事会”里,掌柜的蔡晓川十分期待社区营造将带来的变化。
蔡晓川说,由于华侨新村建设年份较早,小区的基础设施较为滞后,而且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加,开放的华侨新村成了免费停车场。“路边总是停了很多车,高峰期客人的车都进不来,或者进来了也出不去,每次都要为这件事费不少时间跟精力。”蔡晓川期待,社区营造后的华侨新村在交通堵塞、停车难等方面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目前,华侨新村大多是靠商家宣传,社区营造后,华侨新村将上一个新台阶,软实力和硬件设施一同提升,作为在华侨新村内经营的商家,我们也将受益匪浅。”蔡晓川说。
他说,社区营造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华侨新村是典型的商住结合型小区,他希望未来社区营造的方案能充分考虑到商住结合的融洽点,既不盲目扩大商业化,形成热闹甚至嘈杂的环境,影响居民居住,同时也不封闭小区,影响商家的生意。
■街道社区谈未来
专门董事会在筹备中
打通爱国路至关重要
“由政府牵头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再交给居民自己管理,大家都很欢迎!”据开元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从今年8月份市里相关部门召开“社区营造”专题座谈会后,社区、街道都在筹备这件事情,“经过前期的调查、发动,准备成立一个由居民代表组成的董事会,专门对接今后新模式的管理和服务”。
同时,对新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包括地下的污水管网、地面破损的修复、路灯更换等,听说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在谋划,“听说社区内的原中侨轻机厂也将一并改造,建地下停车场,这样一来,目前车辆停放难题也能一并解决”。
“打通、拓宽东西走向的爱国路,直接到新华路,就能解决目前的道路交通问题。”社区黄主任说,目前该项目已经敲定,具体拆迁方案也在草拟中。
“全新的社区服务模式,从管理理念到服务预期,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摸着石头过河,总能想出好的对策和方法。”对今后商住合一的华侨新村的社区服务图景,黄主任显得很有信心。
■相关链接
市区首个别墅区:华侨新村
华侨新村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北门街,是中国首个归国华侨高档别墅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的住户以印尼及菲律宾归侨、侨眷为主。据泉州《1949-1985年大事记》记载,为了安置回国的归侨和侨眷,“1955年,始建华侨新村,历经数年建成5排48幢花园别墅建筑群”。
整体建筑呈井字形布局,门牌编号以几排几号编就,简单易记,建筑大多是独栋的花园洋房,但也有部分几家合住的公寓。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极富泉州传统的厝,也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但泉州红还是占了主要部分,这也跟归国华侨的身份有关,年少离家,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又住惯了国外的房子,于是两相结合,形成了现有的建筑风格,在泉州其他地区,华侨多的地方,建筑大多是这种形式。
(记者 林福龙 麦彬彬 李心雨/文 吴嘉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