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资源 老城再现春天
市区西街旧面粉厂改造后,上演的“大罐秀”惊艳了众多市民游客。(陈起拓 摄)
铺开泉州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到,3.8公里长的温陵路,从南到北,将泉州中心城区一分为二,往西就是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鲤城区,往东便是时尚新城。
漫步鲤城,三步一古迹、五步一景点,满眼的红砖、赤瓦,惊艳无数海内外游客。2012年以来,鲤城区努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并在培育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频频创新,谱写新篇章。
盘活闲置资源 老厂开新花
鲤城,作为泉州的老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许多老旧厂房、厂区。这些老旧厂房成就了泉州数十年的繁华,承载了无数老泉州人的美好记忆。
就让它们这样静静老去,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不行。
近年来,泉州人发现,身边多了很多新鲜事物——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泉州新门文旅特色街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街区)。这些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现,得益于近年来鲤城区在市国资委等的支持下,采取租赁引进、引导集聚和民资回归等办法,以“土地性质不变、产权不变、主建筑风格不变”的模式,按照“保护性开发、创意性改造、传承性融合”的思路,全力盘活古城闲置资源。
据介绍,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目前完成一期源和堂蜜饯厂、二期电视机厂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旧厂房的改建,聚集了180多家文创企业,涵盖动漫、建筑、工业、广告、园林景观、艺术创作和展示等多个专业领域,吸纳各类文化创意人才2500余人。三期(旧面粉厂)基础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四期(旧麻纺厂)正进行整体业态的规划。该项目成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式、县域活动周、“丝海扬帆”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的主场,被誉为“市民文化会客厅”,先后荣获“福建省创意产业重点园区”、“福建省文化厅文化示范园区(基地)”、“泉州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融合文化旅游 古城展新韵
每年元宵夜,花灯初上,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观赏各种精致的花灯,已成为泉州人的习惯。
哪里花灯又多又好看?答案一定是“新门街”。2014年以来,泉州新门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启动转型升级工作,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金融”的运营模式,目前已引进200多家与海丝文化相关的商家入驻,连续6年承办泉州元宵新门展区花灯展,每年吸引赏灯游客达数十万人次。该项目获得2014福建省旅游特色街区、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2016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等荣誉。
“凤钗宫灯、东西塔、故宫角楼……”鲤城的连发锡铺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铺,有着诸多历代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品。和花灯一样,锡器也是鲤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非遗项目。如何才能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杨曙宏与杨婉红开始思索锡雕行业新的发展思路,将锡雕与香道、茶道、车饰相结合,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看点。
为了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鲤城区结合实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以“历史为脉、文化为核、古城为景、旅游为桥”,把6.41平方公里的古城作为全域旅游景区来打造,深耕“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全面展示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与魅力;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景区建设,与市旅游局共同建设了“泉州古城语音导游”系统,极大方便了来泉游客。据统计,2016年,鲤城共接待游客683.14万人次,比增14.7%,累计实现旅游收入73.82亿元,比增18.2%。
打造文创品牌 文化展新颜
筑巢旨在引凤,鲤城区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街区),自然就会吸引、培养一些高质量的文创企业进驻。
目前,鲤城已培育国家级动漫企业1家(功夫动漫)、国家4A级景区1个(源和1916)、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源和1916、功夫动漫、泉州新门)以及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近年来,鲤城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创意鲤城”品牌,重点培育扶持有发展前景的文创企业,积极为其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其发展壮大。
接下来,鲤城将更加积极融入“海丝”先行区建设,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继续推动华侨新村片区、府文庙片区、龙头山旅游商业街区建设,重点抓好泉州新门文旅街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配合推进“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泉州美食城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