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为期三天的工信部国合中心工业设计泉州行暨泉州市工业设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启动。活动以“设计赋能智造强市”为主题,旨在传播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汇聚全国优质资源,推动泉州制造业企业引入全产业链工业设计创新驱动战略,赋能企业集成创新与转型升级。
该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承办。
超500件产品展出
打造工业设计集聚新高地
活动现场,泉州工业设计产业馆正式揭牌开馆,产业馆工作日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9:30-17:00,欢迎企业与市民前来参观。该产业馆聚焦“五新”(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智能、新模式),通过引进国内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和技术,引导更多企业用设计创新推动企业价值提升,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设计创新资源集聚。
“百叶窗”面料,源于松果开合原理,可根据体表湿度自动调节通风,通过功能可视化设计展现透气效果,解决传统纺织品透气性不足问题;柔性机器人小车单元只需1根网线或IO航插便能实现与机床的通讯,通过简单调试即可快速投入生产,满足小批量、多品种金属机加工作业需要,适应复杂和差异较大的场景要求;全球首款搭载实时物理仿真引擎的面料3D数字化软件系统,可实现设计、生产、营销、数字人、业务员推款推料全流程展示……开馆当天,蕴含“黑科技”的工业设计产品、新场景应用、新制造方式等展览内容丰富而多元。
据介绍,馆内场景化展出来自泉州和国内158家优秀企业的500余件最新工业设计作品和产业设计创新方案。“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产品设计,更是垂直类上下游、横向跨界等多维、立体的融合贯通,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引领的解决方案。”作为此次设计方,浪尖设计集团董事总经理姜臻炜告诉记者,结合泉州九大千亿产业,他们甄选了全国范围内适配泉州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质企业案例参展。“此次产业馆设置了设计赋能传统产业、设计构建未来生活、设计助力智能制造、设计形成创新联盟、设计驱动价值升级等五大板块,透过展示和交融,希望能激发本土企业和设计师群体的设计思维和创新发展空间;同时,吸引外来客商,促成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
13个项目签约 工业设计优品及典型应用发布
在工业设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活动中,市工信局数字人“小信”发布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领奖鞋服、靶向生物痕迹立显摄录仪、智能高清手持式3D扫描仪等20个泉州工业设计优品;以及绞车房智能巡检机器人、新型汽车扭力胶芯、石材金刚石线锯切割加工应用技术等10个工业设计应用典型案例。
在现场,13个工业设计项目成功签约。泉州市信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合作签约。“这次签约的项目为基于三维视觉的鞋底边缘提取系统开发及鞋底边缘切割机产业化。”泉州市信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傅友杰告诉记者,目前,鞋底厂家在鞋底毛边修剪上还是采用人工剪切,他们通过和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出一款通过对鞋底的轨迹采集,实现由设备对未修边鞋底进行全自动修剪。该设备可以优化企业人员结构,减少人工成本支出,填补该领域自动化空白。
据悉,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72家,数量均居全国全省前列。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获评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也是福建唯一入选的研究院。
当天,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陈冬亮以“新质设计力 赋能新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工业设计发展历程、新技术应用、工业设计思维方式的变革等。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泉州工业设计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还为泉州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与全国优质工业设计资源对接的平台,推动了优秀工业设计企业的入驻和集聚。
拓宽认知边界 “工业设计服务地方行”走进泉州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昨日下午,工业设计服务地方行·泉州站活动举办。现场,多位重磅嘉宾登台分享主题,深入探讨设计价值和意义,助力我市企业拓宽工业设计认知边界。
工信部国合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田斌详细解读了最新工业设计政策和发展趋势。“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要用好‘工业设计’这张王牌,更加重视‘设计创新’。”田斌认为,工业设计承载着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创新的重要使命。此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往往被认为是技术。如今,企业设计战略将成为引领和决定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发展战略。“一个国家工业设计能力越强,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就越强,其工业创新动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就越活跃。”
“我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社会的变动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去年是人工智能元年,AI与大模型成为热词。如今,设计师不仅仅要做好设计,还要更好地体验生活并解决问题。”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工业设计总监王陈璐说,问题是设计前进的原动力,设计是社会进化的镜子。在王陈璐看来,设计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变革。在生产要素中,一方面设计师能力需要重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和方法也将进行重构,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将成为未来趋势所向。在生产关系方面,产业协作将进一步深化,超级个体将掌握大量设计资源,并逐步形成高效的社会化网络。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陈汗青分享认为,设计学科的交叉性、先导性和应用性,使其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关键力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改变设计的实践和教育。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知识壁垒的消失与专业的重塑。
“设计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平台一定是产业,是国家急需的方向。”陈汗青认为,设计人才本身,应在产业实践中不断深耕产业平台,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路径,在产业实践平台上最大化发挥工业设计系统性、引领性、整合性的价值。(记者黄文珍 实习生吴煌颖 通讯员林思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