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探索积累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经验,为全省推广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供“厦门样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厦门作为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在园区改造、交通、垃圾处理、能源、林业等领域综合利用先进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增加森林碳汇等碳中和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建成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探索积累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经验,为全省推广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提供“厦门样板”。
纯电动巴士成“网红” 节能减排蔚然成风
在东坪山片区每天来回穿梭着的三部“网红”纯电动巴士,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既满足市民的实际出行需求,且节能环保,深受周围广大居民欢迎。
这是东坪山片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片区提升过程中,东坪山还启动了照明系统改造,新增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根据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和开关,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同时,鼓励和倡导居民使用小型荧光灯,减少发光体的额定瓦数,使用高效节能灯代替常规灯泡,使用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灯具,减少照明使用能量。
经核算,东坪山片区优化能源结构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吨/年,其中,路灯年减碳约49吨,纯电公交车年减碳约29吨。去年9月,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东坪山片区建成了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成为我市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一个亮点。绿色用能贯穿了东坪山示范区建设的始终,节能减排已经在这里蔚然成风。
为持续改善东坪山片区的环境,从2019年起,我市开始陆续对该片区进行污染整治。大力度拆除违建、加强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一系列举措,不仅优化了人居环境,房前屋后也美化了,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现象。据了解,到2022年底,我市将完成东坪山片区各项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探索厦门市低碳发展新模式,提升低碳城市建设水平。
启动“新驿站”站台 推进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建设
一辆约巴在软件园三期成功完成长约1公里的无人驾驶后,从“灵活公交”模式恢复“基础公交”线路运营。这是“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一个片段。
从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系统建设,到软件园试运行微循环网约巴士,随着“新基建”“数字基建”时代到来,厦门公交集团全面开启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公交的深度融合研究与示范应用。去年2月,交通部正式立项确定“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为年度科技示范工程,这是我省首个交通部科技类示范工程,也是2020年全国唯一的公共交通类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当前在以5G、物联网结合边缘计算开展智慧公交系统建设的理论研究、测试应用的空白,在城市智慧公交建设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和创新模式。
当前,厦门公交集团正加速推进示范工程实施,并启动“新驿站”智慧站台建设。新驿站是“车联网”与“社商网”的连接端口,通过对公共出行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将乘客碎片化时间和互联网精准推送相结合,建立“新零售”新型网点,同步由“车联网”串联,形成“站点到站点”的城配新型服务,展现厦门公交“便民、利民”创新服务。
目前,厦门公交集团还有多个车联网产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中,BRT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项目已于去年8月完成一期的成功验收;其制定的全国第一部城市级“车路协同白皮书”也在推进中。智能公交安全节能行车诱导系统已初见成效。
试点主动发光路标 打造智能化公路交通基础设施
去年12月,行车经过成功大道江头立交、嘉禾路立交的不少市民发现,道路中间的指路牌不仅“亮”了起来,还“动”了起来!指示牌上清晰地显示着到达目的地的预计通行时间,还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切换提示道路是拥堵、缓行还是畅通。
为进一步构建智慧便捷的城市交通路网,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智能化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对成功大道江头立交、嘉禾路立交的交通指引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试点,增设完善进岛方向指路标志,同时将传统反光标志分别升级为三套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和五套主动发光标志。
此次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试点应用,实现了我市交通标志智能化“零”的突破。据了解,除显示到达翔安隧道和海沧大桥的预计通行时间外,新的指路标志分别以金泰路进高架入口为节点、文化宫公交站进高架入口为节点,分段提示仙岳路往翔安隧道方向、往海沧大桥方向地面和高架道路的路线拥堵情况。
【案例】
通过低碳整治
“城市绿肺”焕生机
“以往违法建筑数量多,不仅对东坪山自然生态造成破坏,也有不小的安全隐患。自从全面拆除了违法建筑后,不但小区安全性得到提升而且进行复绿后环境更加优美了。”老傅是东坪山上的老居民,通过低碳整治,这里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东坪山示范区建设始终坚持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大力度开展东坪山违建拆除,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美化房前屋后,改变部分民居脏乱差的问题,提升整体景观,恢复东坪山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
王阿姨告诉记者,在以前东山社池塘水是死水,还有居民不时将生活污水排入其中,常年臭气熏天。自从对社区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同时对东山社池塘水体进行整治后,池塘水体不再发臭了。另外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垃圾分类,王阿姨说,以前垃圾没有分类,统一都放到垃圾池里,非常臭,居民都要捏着鼻子走,而且滋生病菌,产生“四害”,大家苦不堪言。自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处置”后,每天都有专门环卫人员进行清理,垃圾都是日产日清,臭味没有了,老鼠也少了,环境更整洁了。
经核算,东坪山片区拆除建筑1099栋,累计减碳量达1170吨,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后,年减碳量约25吨。片区正在实施一批绿化景观、林相改造项目,不仅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重塑了风景名胜区优美的形象,让东坪山这个全体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绿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点击】
率先全国
创建生态文明
示范市指标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厦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市委市政府在2019年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指标体系》。该体系充分衡量了我市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处的水平,提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的目标和策略,总结了优势和短板,为持续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2019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分87.74,整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15个典型城市中排名第一。这是继2019年中国工程院公布厦门市生态文明指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一后的又一佳绩。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当前,我市正在摸索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记者 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