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连年高涨,但刚性需求仍不见下降,“立业必要先成家”,房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倒也有打破这种观念的,蔡焱就是其中之一,不用背负房贷的重压,将余钱投资理财产品,赚来的收益正好抵房租,“不亏”。
余钱用来买理财产品
“很多人把租房作为了一种过渡,但我觉得租房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蔡焱在朋友眼中是个怪人,原因就是他是个坚定的租房主义者。由于家不在上海,大学毕业后蔡焱就开始了租房生活,先与同学合租,各自负担每月700元租金;一年后随着工资的提高,他搬出来独自租下了一套一居室。目前蔡焱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写专利案,基本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工资。工作不到4年,手中的积蓄已超过10万元。身边朋友们都劝他赶紧拿这10多万元做首付买房,但他就是不同意。
说起原因,蔡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租的这套房子,套内50平方米,房东当时买的总房价是48万元。我的租金每个月1600元,一年下来就是19200元的租金,这样房东出租这套房子的回报率只有3.5%。我还没有算他装修的钱,算上的话回报率估计只有3%左右。”在蔡焱看来,3%的回报率实在是低。“我随便买个理财产品都能有4%甚至更多的回报,那我为什么不把钱拿来买理财产品呢,赚的钱拿去付房租,还有结余。”
不愿降低生活质量
而不愿买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想降低生活质量”。“我周围有很多房奴,每天节衣缩食就为了供房子。他们付首付背起了房贷,但我把首付拿来投资,还能赚更多的钱。”由于蔡焱的固定支出只有每个月1600元的房租,再加上水电、宽带、电话费、生活费等,蔡焱基本上每月能结余2000元左右。这2000元,他会拿1000元基金定投,剩下的机动,等定投到一定数额后,他就取出来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这样的安排,令蔡焱的生活比起拿同样工资的同事们来更丰富轻松了许多。“我目前的收入水平在上海这个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但如果一买房,我就要直接落入生活的底层,那何必为一套房产牺牲那么多呢。”蔡焱拿了年终奖的第一感受就是计划旅行、买自己心仪的物品,而身负房贷的朋友则是只想着距离首付款、装修款又近了一步,压力大,生活质量也一再下降。
由此看来,蔡焱把租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从心理层面上提高了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对目前正处打拼年纪的他来说不失为一种聪明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