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喷薄而出,晨晖倾洒在闽江上,洪塘大桥施工作业面上,工人们仿佛披上一件金色的“外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同一时刻,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内,海量的数据日夜不停狂奔,只为完成最精确的计算。
每一天,传统与创新的碰撞都在发生,传统基建加速各要素的流动,新型基建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它们融合共生,在榕城大地谱出一首协奏曲,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强劲活力。
【攻坚战报】
今年1月~7月,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个一批”项目新增1249项,总投资5543亿元;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2.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72.1%,超序时进度13.8个百分点;省“重中之重”项目完成投资137.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3.6%,超序时进度5.3个百分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64.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7.2%,超序时进度8.9个百分点。
传统基建强支撑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摊开福州的交通运输图,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纵横交错,织就立体式、现代化的交通网络,贯穿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为福州经济社会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打通内联外通的动脉
【项目点击】福平铁路全线铺轨贯通
7月28日11:00,随着最后一根长轨在福州松下站铺装到位,国家重点项目福平铁路全线铺轨贯通。
福平铁路是京福高铁的重要延伸段,自福州站起,穿鼓山、跨闽江,引入福州南站跨乌龙江至长乐区,通过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跨越人屿岛、长屿岛等,最后接入平潭站。线路全长88.433公里,为时速200公里的Ⅰ级双线铁路。
福平铁路全线桥隧占比79.04%,其中有9座隧道、3座桥梁邻近或跨越既有铁路线,给施工带来困难。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全国第一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地处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每年海面6级以上的大风天数超过300天,一年的有效作业天数不超过120天,最大浪高约9.69米……面对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恶劣条件,项目部在“建桥禁区”不断突破与创新,每日监测环境变化,采取错峰施工、夜间施工等方式,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施工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福平铁路计划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开通后将大幅缩短福州至平潭的时空距离,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结束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对完善闽东北区域铁路交通网络、发挥福州中心枢纽作用、带动闽东北区域整体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 承载乡村振兴的希望
【项目点击】莆炎高速福州段通车
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端,定位永泰嵩口,用无人机镜头去寻找一处难得一见的奇观。那是一把静卧在山坳的“小提琴”,曲线玲珑、身姿优雅。它的存在不为演奏,只为织起纽带,让城市更加亲密。它就是莆炎高速福州段唯一的落地互通——嵩口互通。
6月30日12时,莆炎高速福州段正式通车,从此由福州(南)收费站前往嵩口古镇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约30分钟,最快仅需45分钟。以此为契机,古镇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通车当天,就有游客激动地尝鲜,“去嵩口旅游再也不用山路十八弯了”。
莆炎高速起点是莆田,经过福建、江西、湖南3省,终点在湖南省炎陵县。这条高速是沈海高速的联络线之一,也是连通东西部的省际运输通道和出海通道之一。其中,福州段于2017年开工建设,全长42公里。
“福州段为我省新增一条西向出省通道,加强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之间的联系。”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莆炎高速福州段将打造为交通运输部全国33条绿色示范公路、福建省品质工程示范项目之一。
3 构建畅行无阻的城市
【项目点击】“两洪桥”本月均有突破
作为福州西大门治堵攻坚的重要项目,“两洪桥”(洪山大桥、洪塘大桥)自谋划之日起就备受关注。本月,这两座大桥都迎来重要节点:杨洪路口下穿通道启用,妙峰路妙峰山隧道至闽江大道路口进城车道、新建洪塘大桥三环互通前往三环路橘园洲方向的匝道桥通车,西大门堵点正在进一步疏通。
洪山大桥—洪塘大桥通道是鼓楼至闽侯上街的西向进出城通道,全程双向8车道,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项目预计明年通车,届时从洪山桥至妙峰山隧道、洪塘大桥,可实现全程双向8车道无红绿灯通行。
不仅是西大门,眼下,各城门的畅通工程火力全开。
东大门,三江口跨江主线和北接线已建成通车,南接线匝道正加快建设,全面建成后可进一步吸引三环魁岐互通下马尾匝道的车流。
南大门,通过拓宽辅路及标线整改等“微改造”,南二环右转福湾路的现状单车道匝道即将升级为2车道,9月可完成。
北大门,古城北路道路工程力争10月建成通车,西庄路与黄埔路连接线的义北路北段道路也在全力打通,预计2022年底全线通车。不仅如此,北大门共规划5条通道,秀峰路、福飞路已建成,西庄路—义北路、坂中路、新店外环路正加快建设。今后,“五线齐发”的北大门可与城区主干道、二环路及三环路顺畅连接。
新型基建添动能
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立足于高新科技,力求以硬核科技补短板、促增长。抢占风口,我市加快部署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新基建的乘数效应,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1 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项目点击】
中国移动(福建福州)数据中心一期全面封顶
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东南区域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中国移动(福建福州)数据中心一期正在加紧推进。记者在现场看到,工程土建部分的7栋大楼全部封顶,室内正进行装修和机电安装。
作为我市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该中心总规划机架数约30000架,可安装24万台服务器,能够提供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丰富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优质的IDC产品以及云资源服务。
不仅规模大,该中心还有一系列前沿技术“加成”。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在全省率先上线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相关应用,可将业务上线从1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此外,中心的建设等级满足行业领先的国家A级标准、TIERⅢ+国际标准,在电源、冷源和通信传输等方面实现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
“福州全面布局新基建,点燃了数字经济企业新一轮发展态势,数据中心发展获得更广阔的机遇。”该负责人表示,数据中心投产后,将充分发挥数据枢纽和应用载体作用,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人才集聚,为福建省提供优质的高科技信息行业发展环境与平台,辐射带动东南沿海相关行业发展。
2 智能制造再上台阶
【项目点击】
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实现量产
上机箱、组装CPU、组装内存条、装机箱风扇……只要2分钟,一台搭载国产化芯片的主机就能在福建省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完成生产。
位于高新区的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是我省首个国产芯片整机生产基地。自5月项目一期投产以来,已实现量产,可达到年产10万台的能力,能充分满足我省对国产信创服务器、PC整机的替代需求。
“我们的产品集结了一系列行业‘顶配’——采用华为8核鲲鹏920高性能通用微处理器和主板,运用自主研发的领先生产工艺,装载国产配件,可实现目前技术条件下,整机产品能达到的最高性能水准。”福建省海峡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力遥介绍,过去,国内计算机的主机较多采用英特尔芯片,此次通过与华为合作,实现“中国芯”的替代,在多环节具备自主生产的特质。
作为我市新基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该基地致力创建、培育和发展福建本地高端计算整机品牌,开展高端整机全国产化替代与应用示范。
“福州布局新基建特别提到要以海峡星云服务器项目为牵引,我们深受鼓舞。相信相关领域的市场会不断壮大,我们也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马力遥说,二期计划明年开工,到2022年将实现年产30万台产能。
3 厚植创新创业土壤
【项目点击】
国科双创福州示范基地已有28家企业入驻
结合边缘计算技术助推物联网升级,开发中医大数据的APP在线问诊开方,研发高精度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福州示范基地提供双创养分,一批前沿技术项目正积极酝酿。
作为我市新基建创新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国科双创福州示范基地依托中科院及其院所的科技项目、高端人才等优势,构建起科技、人才、资本等资源高度融合的创新服务网络,为企业厚植双创土壤、注入发展动能。
“落地福州以来,我们结合本土各行业科研产业化需求,重点聚焦福州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健康医疗等领域,一方面引进中科院重点项目落地,一方面开展招商活动与走访调研,招募本土企业。”国科双创福州示范基地总经理孙志勇介绍,基地5月“开张”以来,已有28家快速成长型企业入驻。
对于“落户”国科双创的企业,基地积极打造产业孵化加速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平台等,一站式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先后帮助福州极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海缘信息公司、杰医科技等一批成长型企业解决办公场所、融资、政策认定等难题,并依托资源优势为企业技术升级“牵线搭桥”,最大限度为跑在创新赛道上的企业减负加速。(记者 蒋雅琛 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