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下公园没建成前大家跑步运动都得到体育馆、世纪公园、江滨公园等地,比较麻烦也比较远。现在,一出家门口就有地方可以休闲散步,真是太方便了。我妈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去公园慢跑几圈再回家。”家住竹树下公园附近的李小姐告诉记者。
这一年来,像李小姐感受到的这类变化还有很多。近日,记者从晋江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晋江全市市级管理的公园10个,广场1个,管理面积约345万平方米。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3个公园中,2个属于社区公园。
兴建社区公园
为城市增添色彩
“从1992年开始,晋江第一个公园敏月公园诞生,到2002年世纪公园落成,之后十年间,晋江各大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他们大多数是综合性公园。”晋江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性公园的面积相对社区公园更大,配套设施也更多,但离公园较远的市民们,平时饭后锻炼、休闲娱乐就比较麻烦。而今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桂山水库与竹树下及教委公园恰恰满足了这个服务半径,方便了周边市民的休闲、锻炼。
“以前我们散步只能下午来,晚上公园很冷清。但现在不一样了,公园越来越多了,还有了社区公园,园内设施跟上了,运动器材多了,灯光明亮,这些集广场和坡地景观于一体的地方成了居民最爱的‘天然氧吧’和娱乐中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近的场所锻炼,不再单一地到那一两个公园。”正在敏月公园运动的张老伯告诉记者,每天傍晚到晚上是公园人气最旺的时候,跳广场舞的人们随着音乐起舞,老人休闲散步,小孩嬉戏玩乐,情侣牵着手拾级而上……
“师法自然、依山就势”的公园特色
“像早年建成的敏月公园、绿洲公园、世纪公园等在未建以前都是一片稻田,后来经过一番大改造而形成现今的样子,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多。”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晋江公园建设更注重“师法自然、依山就势”。今年建成投用的公园都是充分利用现状的基地条件做适当调整,在保护原生态,不破坏植被、水面的情况下修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还能尽可能保护到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并且尽可能地在公园建设中融入闽南文化元素。
据统计,这一年,晋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31平方米,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以“绿地串珍珠”形式,合理构建,均衡分布。
市民小庄感叹道,“从之前十几年一两个公园,到近一两年公园建设的井喷,尤其是当下晋江土地稀缺的情况下,政府却还在主要路段主要地点划出较大的空间来建公园,就可以看出,晋江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十分注重百姓生活品质。”
据了解,近年来,晋江市充分利用城市自然山水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建起了世纪公园、八仙山公园、绿洲公园、体育公园、江滨公园、河口湿地公园,以及今年新建完成的桂山水库公园、竹树下及教委公园、罗裳山公园一期10个公园。目前,还有即将要完成的“一山”慢行系统及崎山公园两个在建公园。晋江公园建设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让城市公园绿地真正走近居民生活,融入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