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明确,晋江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可以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延续,将极大助力晋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自2023年3月启动入市试点工作以来,晋江市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完成入市交易88宗、面积1019亩,入市总价款3.5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9亿元,累计带动产业投资规模27.1亿元,在福建省9个试点地区中位居前列。此举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益,更通过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晋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位于磁灶的中辉产业园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该地块在20世纪90年代为陶瓷生产用地,随着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大部分厂房逐渐被闲置。得益于入市试点政策,该地块原使用权人通过公开竞买获得土地使用权并实施原地改造。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企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4年4月,该案例获评自然资源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典型示范案例。
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和磁灶凤山石材退出改造置换入市项目也在入市试点期间取得突破,获评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为同类地块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其中,安海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作为全省首宗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边角地”农用地转用入市项目,地块规整度的提高实现了产业布局与乡村振兴双促进。不仅有效提高招商质量与产业落地效率,更整治了原旧石材厂房的环境脏乱问题,盘活了相邻两村的低效土地资源,使村集体资产增值超千万元。凤山石材退出改造置换入市项目在全省实现首宗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后入市供地,解决了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交错分布、无法整合开发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延续后,晋江将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一步加速农村闲置低效用地的高效盘活。
“晋江有望借助这一政策,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题,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多的闲置低效土地将被盘活,为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推动项目落地和产业升级,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该政策通过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农村新业态新经济,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阙杨娜 通讯员 王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