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晋江梧林项目办获悉,梧林传统村落内的高人气“打卡点”——朝东楼目前正进行封闭式维护升级,预计下月中旬完成并重新对外开放。
昨日,记者走进梧林朝东楼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秉承充分保护建筑的原则,正耐心细致地在建筑内墙上进行修护施工。据了解,此次梧林项目办将以侨史钩沉和家国情怀为主题,在朝东楼内设置4个村史展厅,另外设置3个沉浸式情景展厅,以供市民游客游览和打卡拍照。
作为村里建起的第一座钢筋水泥建筑,朝东楼有着精致外观,内部却“毛坯”,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作“最美烂尾楼”。据晋江文史研究者粘良图介绍,1930年梧林当地华侨蔡咸斜出资兴建朝东楼,其长子蔡怀真主持工程。“蔡咸斜父子对朝东楼的建造要求极高,不仅请西班牙建筑师设计图纸,从上海聘请工程师及专业工程队来施工,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也全部从海外进口。”
由于建造时工序烦琐,朝东楼的整体框架花了5年才完成。如今,站在楼前,气派的拜占庭式圆屋顶、科林斯式的水泥柱子,以及各种具有异国情调的石雕花窗均保留完整,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房子主人对它的用心。
随后抗战爆发,蔡咸斜的两个儿子也参与抗战,并将建造朝东楼的工程余款悉数捐出。朝东楼就此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烂尾楼”,而蔡氏父子的义举也被历史定格。
“在梧林,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粘良图说,几乎每一栋建筑都盛满海外游子的深深乡愁。朝东楼看似空有框架,甚至有些寒碜,实则处处充盈华侨的家国情怀,这才是它真正无价的地方。
梧林项目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空置的朝东楼曾被改造为梧林侨史馆,以图文、影片、实物等方式将梧林传统村落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来此的海内外游客了解当地建筑背后动人的故事和华侨精神。此次对朝东楼进行维护升级,将展现更丰富的村落历史和华侨爱国爱乡的感人故事,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对梧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华侨精神有更深的感悟与共鸣。(记者 许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