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楼盘集中入市
闽南网3月15日讯 3月,楼市价格分化进一步增大。经历试探性提价后,房企进入实战演练阶段。本月开售行情表明,价格行情“断档”的现象进一步分化,高价盘与低价盘两极差距悬殊,中间档楼盘稀缺。这与本月中高端楼盘集中开售有关。不过,随着价格市场出现变动,很多购房者猛然意识到,原先预期的地段、价位、户型,均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改变。
中高端楼盘入市 拉升楼市整体价格
从去年年底以来,随着楼市暖冬的持续,开发商试探性提价紧随其后。今春开年后,大部分楼盘的售价均有所提高,单盘涨幅约10%~20%,受到中高端楼盘集中入市影响,漳州市区房价均价上6000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地段稍微好一点的楼盘,如果再有品质上的优势,则普遍已经串升“7”字头。
相比较2012年上半年的楼市低谷期,“以价换量”的“5”字头房价在主城区遍地开花。但如今,只有在相对周郊的地段才有这个价格。行业人士指出,市场房源紧俏,开发商随行就市,售价普遍提高,反而刺激了购房者的“追涨”心理。进入2013年,漳州房价已经基本告别“5”字头,进入“6”字头主流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漳州市区均价约为6200元/㎡。显而易见,均价只是个“中和”价,意味着在6200元/㎡这个水平上,各盘价格有高有低。东部集中供应的中高端楼盘,成为均价上行的主要推动因素。目前的价格“断层”,与2012年9月份出现的那一波大抵相当,主要原因都是源于中高端楼盘的集中供应。
新房均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与中高端盘集中入市有直接关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各盘价格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这一时期内,如果刚需盘未能及时放量,那么价格市场会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拉升。但随着周郊刚需盘的入市量增多,对“高房价”将起到稀释作用。
以实力作支撑 品牌房企更有号召力
价格市场的分化,表面上来看源于暖冬的延续。从去年年底开始,楼市持续销售回暖,主观上提高了房企对新年市场的预期,试探性提价贯穿岁末年初。当然,不可否认这是价格市场有力的触发因素之一。但事实上,决定楼盘售价首要因素是地段,其次才是开发商的产品。在楼市的正常销售周期内,地段的价值才是决定楼盘价格的主要因素。
开发商拿地,首要判断其地段的价值潜力。因而从最根本的原因来说,价格市场的分化,最早受制于供地布局。近几年来,漳州近郊地块多,而中心城区少,东部地块多,而其他地块较少。因而,如今市场所反馈出来的价格行情,事实上最早在供地阶段就已经可以预期,开发商后期尽管对产品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大抵无法跳脱地段的局限。众所周知,城市发展向外围扩散,中心城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客观上造就了外围楼盘不断增多,中心城区楼盘越来越少。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定律。在漳州也不例外,而且事实上分化才刚刚开始。
一个不断外延的城市,在地段上的优势被弱化之后,购房者不得不更加依赖开发商的品牌实力。毕竟,要弥补地段所造成的心理落差,非要有开发商的品牌实力作为支撑。在近距离区域板块内,价差相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品牌房企会比一般房企更加具有号召力。
□特别观察
购房者调整
心理预期
漳州业内人士普遍认为,“7”字头是购房者心理认同度的一个“坎”。针对漳州的销售概况,有行业人士曾一针见血指出,“4”字头以下的抢着买,“5”字头慢慢买,上了“7”字头的要看着买。从销售层面上来说,这一说法缺乏绝对说服力,却从片面上道出了绝大部分漳州人的购买心理。
如今,这一销售规律正在被逐渐打破。随着楼市回暖的持续,从去年年底至今,东部多个楼盘完成了破六进七的销售预期,东部好一点的地段和品质楼盘,售价均已破七。当楼市的七字头预期被打破,很多购房者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的购买力,从而调整购房预期。
目前,在售楼盘根据地段划分,可以明显感受得到价格结构的“分化”。以6000元/㎡为中间段,往上的楼盘普遍集中在东部板块,多为品牌房企,近期集中供应货源充足;往下的楼盘则集中在西部及周郊地区,近期开售的楼盘不多,但存量在今年上半年将会陆续释放;而中间档的楼盘无论主城区,还是周郊片区供应都较少。
整个市区的价格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两极分化现象。加上中心城区房源供应紧张,龙文区的中高端楼盘占据价格上方主导作用,中档价位的楼盘退向更为周郊的地段。东部房源市场尽管供应充足,但在性价比比拼上,需要比对和参考开发商实力、社区环境、生活配套、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朱远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