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后久未开建,所在空地竟成了垃圾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昨日上午,泉州市市容市貌观察团前往北峰街道巡查,该问题成关注的重点之一。
记者昨日走访获悉,上述现象,在市区多个拆迁空地并不少见。拆迁完的空地一般由拆迁公司负责,因为久未开建,围挡设施屡遭破坏,成了不少人随意倾倒垃圾的好去处。
针对这一问题,泉州市市容市貌观察团建议,所在空地最好建围墙等围挡封闭管理,杜绝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
现场:空地垃圾成山 将建围挡管理
昨日,观察团先行巡查的是省道307线黄龙大桥旁的拆迁空地。此前,有市民举报,此处垃圾不仅建筑垃圾堆积严重,还有不少生活垃圾,甚至有人在此焚烧垃圾。
记者发现,之前考评人员现场拍照取证的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但在同一片空地,距离此前垃圾处约50米远,又现一生活垃圾堆成的小山包。
针对上述整改不到位问题,观察团要求,北峰街道要再次进行清理,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杜绝垃圾再次倾倒。对此,北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当天已请来工人,打算把周边空地全都围挡封闭,并加强巡查,防止围挡被破坏。
社区:偷倒行为多 清理成本太高
在市区博后路,毗邻北渠旁,泉州市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此前有市民举报,由于公园后半部还没开始施工,常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而昨天的走访中,上述问题已得到解决。
辖区北峰街道拒洪社区居委会主任柯拥辉透露,对于常有人在此处倒垃圾的行为,社区没有有效的办法,担心考评时被扣分,每次只能由他们清理。柯拥辉称,在南建筑博物馆旁的一大片空地,2001年就被征用,但一直没建设,空地有围挡,留一个门用于日常管理,但门锁常被撬,里面就变成了垃圾场。从管理角度来说,这并不属于社区管理范围,每次一有人举报,社区就得去清理大面积残留的陈年垃圾,对于社区而言,成本实在太高。
柯拥辉的说法得到观察团相关负责人的印证。针对南建筑博物馆旁的空地一事,他们也曾协调过,但最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要求所在辖区街道和社区加强日常巡查,防止新增垃圾。
延伸:
贪图方便和便宜
随意倒建筑垃圾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多个拆迁空地,都不同程度存在上述行为,且建筑垃圾占了不小的比重。相关人士介绍,早在2011年,泉州市就已在北峰街道霞美社区马落山北侧,划定一个固定区域作为市区建筑垃圾填埋场,按规划,可满足中心市区建筑垃圾集中回填处理,但目前来倾倒建筑垃圾的多为环卫车。
据介绍,建筑垃圾一般由业主或物业公司雇用车辆运输,由于运输涉及成本问题,且倾倒时也实行收费倾倒,现有的建筑垃圾,很多只是简单地运往郊外或偏远的山沟,露天堆放,这也成为拆迁空地变身垃圾场的一大缘由。
针对上述问题,泉州市市容市貌观察团认为,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才能从源头上彻底杜绝这一问题。(记者 陈丽娟 谢杨 实习生 黄艺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