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学区房都是楼市“宠儿”,特别是优质学区房,更是炙手可热。然而,在学区房受到热捧的同时,学区房纠纷也接踵而来。
今年以来,不论是工商部门还是海都热线通95060,都接到不少学区房问题的投诉,这一度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购房者纷纷感叹:说好的学区房在哪?学区房风波持续不断,更有购房者们不禁发问,如何才能选到有保障的学区房?
学区房风波未熄 多数购房者不安
近日,泉州市区郑女士打来热线称,家里小孩明年入读小学了,考虑到孩子上学的问题,不久前,在东海购置了一套超百万的学区房。房子年底能交房,但是最近看到好多新交付楼盘宣传的学区房都被业主们投诉,生怕自身交房也会发生这种情况。郑女士称,希望相关部门能帮忙核实该学区房是否属实?不然,总是没有安全感。
上周,城东华大片区的一在售楼盘也遭到业主们集体投诉。周先生致电本报投诉道,2012年购买了这里的房子,当时销售人员承诺说可以入读周边的小学,如今,不仅推迟交房,而且之前承诺的学区房也无踪影,这下真的亏大了。
可以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而这一现象今年特别明显。3月份以来,学区房维权投诉案例开始涌现,时至6月底,这一风波仍持续发酵,并逐步蔓延,成为社会热点现象之一。由此,本报《楼视》周刊也重磅策划报道了一组《说好的学区房去哪了》并深入报道这一风波的症结所在,引发了广大读者及粉丝们的关注,这组报道不仅全面普及学区房概念,更给购房者提供很好的参考及借鉴。
学区房概念认识有误 存在误导与误读
“说好的学区房,去哪了?”最近,这一问题,困扰着众多购房者。眼看孩子升学在即,不少买下所谓“学区房”的家长,纷纷为“还没着落”的学校问题走上投诉、维权之路。可以说,学区房“闹心事”一桩又一桩,处在事件中,各个购房者都认为自己“被坑了”。而记者走访了解到,购房者对学区房的“误读”及开发商对学区房的“误导”,是导致学区房风波的两大热点原因。
记者走访了解到,虽然不少房企都打着“学区房”的名义,但是,内容却不一样。目前泉州热点区域的学区房,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开发商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助学,使得自己的项目获得这个片区适龄儿童读书的优先录取名额;二是在学区边上的房子,因为离学区较近,故为学区房;三是本身就属于学区房划定片区内的房源,只要把户口迁进来即可就读学区房。
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捐资助学的项目及本身就属于相应学校片区内的房源,只要符合入读条件,一般可以入读相应的学校。作为购房者,需提防打着擦边球的学区房。只是在学校周边的房源,并不一定就能入读相应的学校。例如,有些开发商为了更快更好地销售楼盘,不惜打出学区房的虚假广告,把周边甚至一街或一墙之隔的学校,纳入“只要购买小区楼房,就可入读该学校”的广告内容里,而事实上,所在的楼盘并不属于该学校的服务区域内。
另外,在购买学区房过程中,需注意四类现象,这四类“误读”现象影响“学区房”。一是,受到招生政策变化影响。买了学区房的业主,最初小区在教育机构划分的学区内,但是因为招生政策发生变化,现实情况就和开发商当初承诺的事实不对应。二是,学位名额被分配完。虽然有入学资格,但没有入学名额。三是,对招生政策了解不够。家长对所在地的招生政策了解不够,导致买了学区房,孩子却无法入读。四是,信息不对称引起。楼盘销售人员,未能将教育部门的招生政策、招生条件等信息,及时全面地告知购房者,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房闹事件发生。
学区房难辨真伪 谁是真正的学区房?
为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买学区房,可以说很多家长是豁出去的。然而,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一些以学区房为卖点的新盘,实际上并非“十拿九稳”。购房者买到的学区房,有可能只是“傍名校”,却不能真正上名校,遭遇“放空炮”的尴尬情形。如何避开风险,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海都记者走访鲤城、丰泽、洛江三区教育局获悉,购房者买房前,一定要了解学校的招生范围和入读条件,是只要户口在小区就能入读,还是要满足当地教育局的划区规定,或者是优先入读。
福建省贤泰律师事务所胡长鸿律师表示,购房时一定要看清楚,免得买房后发觉“上当”;此外,对开发商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关注楼盘的教育配套是否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同时交付使用,对只宣传教育配套但没有真正施工建设及签约引进的项目,需格外注意。
对此,行业人士也表示,购买学区房有两大风险和一个误区,值得购房者警醒。其中,两大风险主要是政策和房产证的办理。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户口迁入年限和取得房产证年限的变动,意思是学校的主管部门经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改变年限。比如,在购房时规定落户一年就能就近入学,而等你快入学时又可能变成了两年。还有另一种情况,买房时在学校规划地段内,准备入学时有可能被划出地段。
看到这些,不少购房者心生烦扰,不禁发问:如何才能简单快捷地买到真正的“学区房”?谁是真正的学区房代表?敬请关注本报接下来对学区房问题的追踪报道。(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陈碧绿/文 长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