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息、严控首付比例 力度决定楼市走向
宽松的信贷政策伴随楼市上涨的脚步,同样也担负起拦住楼市向前爆冲的任务。
2009年,面对楼市价格的暴涨,央行再次率先出手。将首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30%以上,对于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同时对于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进行了严格限制。
看似重磅的调整难以拦住已如“出闸猛虎”的房价。2010年,央行再次出手,对于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实施全面停贷。2010年9月29日出台的新国五条,也同样对房贷政策进行了严格规定,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禁止消费性贷款用于购买住房等一系列房贷政策对投资需求进行了围追堵截。楼市的脚步终于放慢下来。
2011年,楼市的房贷调控政策再次升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更加严格,二套房首付比例首次提升至60%。此后,史上最严格的房贷政策一直在延续,直到“9·30新政”的出台。
虽然相比限购政策,房贷作用并未显得那么立竿见影,但作为楼市调控的重要工具,房贷及背后银行和开发商的信贷政策一直在影响着楼市。尤其是在遏制楼市价格快速上涨时,有业内人士就表示,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就看银行执行的力度,对于房地产这种资金密集型企业,信贷政策是左右公司发展的重要砝码。以2011年为例,严格的信贷政策堵塞了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开发商资金链的频频告急才是降价销售的导火索。而2014年楼市的低迷,背后也是信托融资、银行开发贷款的收紧,资金的紧张束缚了开发商的手脚,楼市整体也陷入停滞。
终结下跌趋势的“9·30新政”,其中重要的部分是央行提出为银行增加资金来源的融资发行渠道。经历过2014年以来的连续几次降息,房贷利息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多家机构都认为,楼市已经进入贷款的政策红利期,宽松的贷款政策让楼市复苏不再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