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汛期,市区的内涝问题都是市民十分关注的热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专门布置对泉州中心市区易积水点进行专项整治,力争从源头排除隐患。针对涉及的项目,泉州城建集团践行国企担当,从排查积水原因、敲定整治方案、加快项目进度等各环节落细落实,“治水”工作成效显著。
细查积水原因
加班加点缩短工期
“太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暴雨的时候路不能走了。”前些天,强降雨持续来袭,家住泉州师范学院附近的谢先生惊讶地发现,市区东海大街师院段每逢大暴雨便汪洋一片的景象不复存在。
原来,在泉州城建集团权属企业东海投资公司的努力下,该积水点已于去年年底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记者近日来到东海大街与滨海街交叉路口的一处排水渠看到,原来窄小的排水管换成了宽大的排水箱涵。“这个箱涵有3米高、5米宽,而原来的排水管直径只有1.4米。”项目相关负责人刘正林介绍,为了破解该路段积水问题,东海投资公司结合柯石排洪渠生态绿廊工程建设,调取东海大街的竣工图,细致排查问题所在。“经调查,东海大街两个管径分别为1.6米和1.8米的排水管同时接入到这个管径只有1.4米的排水管,造成下游管段满载过流,无法及时排出积水。”
刘正林介绍,经与设计院等共同研究制定整治方案,最终确定在师院段新建过水面积约13.5平方米的排水箱涵,同时箱涵侧墙预留了三个孔洞,为今后接入新的排水管留出空间,更好地满足东海大街中远期排水需求。“正常的施工时间需要55天,为了赶在汛期来临前完工,我们加班加点赶工,仅用35天就完工了。”
科学制定方案
多措施疏通“堵点”
再将目光转到北峰片区。往年每到雨季,普贤路铁路桥下路段常因暴雨出现积水,严重的时候积水路段长达两三百米,积水最深处有一米之深,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记者从泉州城建集团权属企业住宅开发公司了解到,经过整治后,该路段积水问题得到缓解,经受住了最近几次连续性强降水的考验。
住宅开发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李瑞杰介绍,铁路桥下穿处附近的路段是普贤路沿线道路的最低点,暴雨时汇水量大,雨水无法及时排入排洪渠,从而导致积水。
“由于位置点刚好在铁路桥下穿处,受铁路高程限制,无法采取填高洼地的办法解决积水。”李瑞杰告诉记者,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按照“高水高排、低水泵排”的原则,增设低水区的雨水收集设施,并安装一体化高压水泵,将不具备自流条件的低水通过泵站抽排至排洪沟。
记者日前来到该路段,只见铁路桥下的道路隔离带矗立着一座泵站。“它会根据水位的高低自动启用抽水功能。”李瑞杰指着道路说,“我们还对周围的排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并在道路两侧低洼处增设了雨水边沟,增强路面收集雨水功能,并通过泵站排出。”
结合片区建设
推动项目实施不放松
作为北峰片区的开发业主,住宅开发公司结合片区建设,以泉州动车站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构建滞洪排涝系统。其中,霞美排洪渠、软件园排洪渠完工投用;滞洪排涝系统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排洪泵站已建成;片区内现状沟渠清淤疏通成效显现;两处积水点的整治工作持续推进。
站西排洪渠工程的建设内容包含生态渠、箱涵、防汛通道、人行道、雨污管线、照明及绿化等,建成后将有利于解决附近的防洪排水问题,同时极大缓解动车站及综合交通枢纽站的内涝问题。目前该项目西延伸段已完成箱涵主体施工,生态渠道施工完成60%;交通枢纽段渠道已贯通,项目基本完工。
此外,南北大道铁路桥下积水点已启动改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将沿南北大道东西侧新建雨水管线,全长约1.7公里,并于北渠北侧绿地新建一座一体化雨水泵站,同时改造该区域排水系统和迁改多种地下管线。“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现场摸排及办理相关施工手续。预计本月开工,明年6月份完工。”(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