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房产网

泉州房产 泉州楼盘 泉州家装 泉州建材 置业指南
闽南房产网 > 泉州房产 > 楼市热点 > 晋江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晋江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泉州晚报  

  自2023年3月被列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以来,晋江紧抓这一重大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把入市作为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的重要抓手,部门融合、统筹推进,共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8宗1019亩,入市总价款3.5亿元,缴纳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5296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9亿元,累计带动产业投资27.1亿元。

 

  据悉,在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中,晋江大胆创新探索,支持整合改造、实施土地置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利用效率。同时,晋江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工业用地按成交价的15%、商业用地按成交价的30%向政府缴纳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余下部分归村集体所有,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可进行收益再分配或用于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在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企业用地需求,助力企业发展,实现“输血”“造血”双重利益趋向。

 

  下一步,晋江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闲置低效用地高效盘活,为项目落地、产业升级、村集体收入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激活“边角地”最大化利用效益

 

  近日,在晋江市园区办、安海镇政府联合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主办的招商推介活动上,30余家机械装备、建材五金行业重点企业、驻晋江异地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全省首宗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边角地”农用地转用项目,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于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安海镇仁寿村与下洪村交界的原旧石材厂房地块环境脏乱问题,还有效盘活两村低效土地,增加村集体资产和收入。

 

  该园区项目用地面积112.59亩,其中建设用地103.45亩,边角地、夹心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9.14亩,用地范围内厂房多数出租用于堆放煤渣、石材、废塑。按原有入市政策,该项目涉及的103.45亩建设用地可采取入市方式供地,但由于该地块形状极不规整,涉及10多处夹角型空地,土地利用效率很低,无法满足企业开发建设需求,用地成本也较高。

 

  去年10月,晋江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等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报批操作规程提出,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涉及的“三地”等非建设用地,可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结合入市政策整体供地。对此,晋江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安海镇,成功推动9.14亩非建设用地农转后,与103.45亩建设用地整体入市,让该地块更为规整,园区道路、厂房、宿舍等均可合理规划设计。

 

  2月10日,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挂牌成交,项目建筑密度从35.07%提升至54.75%,建筑占地面积增加1.66万平方米,有效提高标准厂房的直接使用价值,增加经济价值约6000万元。此外,园区单栋标准厂房的建筑长度从65米提高到127米,甚至达到162米,可兼容的生产线类型实现质的飞跃,有利于提高招商质量。目前,园区共规划建设13栋现代化产业载体,包括2栋高标准钢结构厂房、9栋通用工业厂房、1栋员工宿舍及配套设施,配套262个智能停车位。项目建设及招商工作正加快同步推进,着力引进智能智造、整装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新材料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全力打造以新材料工业自动化设备生产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根据试点政策,晋江通过‘边角地转用’,为解决民营企业用地分散、细碎的问题提供了创新型方案,确保地块整体规划,最大化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置换建设用地促进成片开发

 

  今年2月10日,位于晋江磁灶镇大埔村、瑶琼村交界处的福建省凤山石材集团有限公司的石材退出改造项目挂牌成交,成为全省首宗国有建设土地和集体建设土地置换后入市案例。

 

  据悉,该土地现状大多是破旧厂房,产业技术相对落后,部分设施用于租赁,亟须推进空间腾挪。但是,该项目范围内原有土地规划、权属较为复杂,涉及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等权属性质,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按现有政策,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难以并宗开发。为此,去年9月,晋江出台《连片低效工业用地改造项目建设用地置换实施办法》,积极探索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置换路径,打通盘活利用通道。按照该办法,晋江在建设用地连片盘活利用中,以“双方自愿、凭证置换、面积相近或价值相当”为原则,土地权属人协议置换土地,推动土地规整和成片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密切对接攻坚该项目用地置换涉及的地块位置、实施路径等,通过对项目用地范围内2宗3亩多的国有建设用地与该地块周边1宗3亩多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置换,置换后再对整个130多亩的地块集体打包入市,解决了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交错分布、无法整合开发问题。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以地换地”的置换方式,不仅减轻了民营企业购地的资金压力,也为民营企业用地难以统一规划、整合开发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为项目落地、产业升级、城市提质、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推动农村“沉睡资源”变“优质资产”的过程中,晋江将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与解决历史遗留建设用地问题相结合,借助入市政策解决历史遗留建设用地问题。试点工作期间,晋江共有781亩历史遗留建设用地通过入市取得用地手续。

 

  位于磁灶镇张林村、锦美村的中辉产业园入市项目,是晋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首批入市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48.03亩,于20世纪90年代由晋江中辉景业集团通过土地流转取得使用权,用于建设陶瓷生产厂房。近年来,由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加上建筑物老旧、布局零散等原因,该地块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益差、安全隐患突出,属于较典型的、早期形成的历史遗留建设用地项目。

 

  “如果这块地从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途径入手,所需时间较长。而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来盘活,则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成本。”中辉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引导地块原使用业主参与土地竞买和投资建设,通过入市方式完善用地手续,并就地改造,推动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和聚集发展。

 

  该项目的成功出让,为晋江探索类似的历史遗留建设用地处置走出一条新路径,既引导本地发展受限的好企业、好产业通过入市方式就地改造,解决历史遗留建设用地问题,同时也壮大了磁灶镇张林村、锦美村的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更让园区业态布局得到优化,产出效益显著提高,环境、品质、配套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去年4月,该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典型案例。 (记者丁荣汉 通讯员林晓燕 王金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 泉州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查看更多点评>> 网友参与评论已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