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化县紧扣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目标,持续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新校园陆续启用,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特色课程日益丰富,德化教育正稳步迈向更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拓展空间优化功能
筑牢均衡发展根基
教育要发展,基础必先行。今年,德化县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断优化学校布局,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热切期盼。
走进今年秋季刚刚投入使用的德化一中凤阳校区,学生们在走廊上有序穿行,教室里书声琅琅,校园处处洋溢着朝气与活力。“新学校不仅硬件条件好,各类功能教室也很齐全,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里。”德化一中党总支副书记何雅坤介绍,该校计划总投资1.95亿元,设置36个教学班,容纳1800名学生,极大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问题。与此同时,职校二期项目竣工投用,古洋中小学项目稳步推进……“学校建得好、班级设置足、学位有保障”正成为德化教育的新常态。
在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新投用的塑胶操场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以前操场小,活动受限,现在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一应俱全,孩子们课间15分钟都能玩得特别尽兴。”该校党总支书记方金辉感慨地说。学校还新增了地下停车场,打通了家长接送“最后一公里”,有效缓解了上下学高峰交通压力,赢得家长一致好评。
持续的资源投入与空间优化,为德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让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引育并重优化梯队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德化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引才、育才、用才多项机制,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日前,德化县举办2025年度新入职教师暨转岗教师岗前培训班,共有300多名新教师和转岗教师参加系统培训。新入职教师黄小榕表示:“本次培训有幸聆听了众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获益良多。我将把这些宝贵心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躬耕于未来的教坛。”
面对2025—2026学年因学生数变动导致的中学教师需求增加,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中配齐配足学科教师的要求,德化县多措并举补充师资力量,全年共引进教师300人,有效缓解了各校师资短缺问题,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师资培训扎实推进,2025年德化县教师培训计划共安排核心师资培训班24个,覆盖2600余人次,有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名优教师培育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县新增正高级教师3人(总数累计达10人)、第一至五高层次人才4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服务提质升级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德化县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深耕教育质量提升。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考质量保持高位,近5年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学生12人,被“985”“211”等“双一流”高校录取学生565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中小学校“5G+专递课堂”全覆盖,组织修编《陶瓷》乡土教育读本,首次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推动教育内涵建设。深化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所、优秀少先队中队1个。坚持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思路,入选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福建基地联盟学校2所、省第二批闽台棒垒球联动学校1所。
促进教育服务提质。建成使用“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服务平台,办好公办幼儿园托育班,率先实施幼儿园课后延时、暑期托班和小学晚托服务,为广大家长解决子女上学、接送、托管等后顾之忧。
多元融合百花齐放
树立德化教育品牌
特色办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路径。德化县积极引导各校结合实际、培育特色,形成“一校一(多)品”的教育生态,打造出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教育品牌。
德化一中“陶瓷+”跨学科实践育人已走过30年历程。自1993年涂茂苍老师编写《陶瓷颜料和釉彩》实现瓷艺与化学融合开始,学校将地方资源融入学科教学,通过联动陶瓷企业、艺术大师等社会力量,逐步构建“陶瓷+必修+选修+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德化县实验幼儿园持续20年深耕“陶然”艺术教育。该园以德化陶瓷文化为底蕴,构建多领域融合的“陶然”艺术课程体系,并通过家社协同机制,推动“陶艺大师进课堂”与“陶瓷文化研学”常态化,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可复制的“德化模式”。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则以科技教育见长。该校自2022年将无人机课程纳入科技特色教育以来,建设专业实训室,系统开设编程、机器人、数字绘画等科技课程,并通过社团、课后服务等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这些特色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全面提升其创新素养和动手能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我们以配套升级夯实发展基础,以师资建设激活教育潜能,以特色育人提升内涵品质,稳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德化县教育局局长曾昭亮表示,将继续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资源布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全力以赴迎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德化教育事业再谱新章。(吴有森 周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