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房产网

泉州房产 泉州楼盘 泉州家装 泉州建材 置业指南
闽南房产网 > 泉州房产 > 楼市热点 > 惠泉安置小区“交房即办证” 托起民生“稳稳的幸福”

惠泉安置小区“交房即办证” 托起民生“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泉州晚报  

  一本鲜红的不动产权证书,对于回迁群众而言,是“家”的确认,更是“心安”的凭据。在惠安县惠泉片区改造项目——这个承载着6000多户家庭安居梦想的民生工程中,当地通过“部门协同、流程再造、服务前置”的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安置房“办证难”的固有印象,更以令人瞩目的“惠泉速度”,将“交房即办证”从承诺变为现实,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组建专班:

  多部门协同作战,打通办证“中梗阻”

 

  惠泉片区地处惠安县城核心区,集行政、商业与文教功能于一体。2020年8月,片区改造工程启动,总用地面积约510.3亩。至2024年,回迁安置工作从9月22日启动,并于12月10日圆满完成,累计安置住宅4559套、商业用房259间,惠及6000多户家庭、2万余人。

 

  安置房“办证难”历来是民生痛点。如何让回迁户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居有其证”,成为惠安县委、县政府兑现承诺、检验治理能力的关键一役。

 

  一场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办证攻坚战迅速打响。2024年5月,由惠泉片区改造建设工程项目指挥部牵头,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项目指挥部、惠安交发集团等核心部门组成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形成跨部门协同的“拳头”力量。

 

  专班成立后,打出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第一拳是力促“竣工备案”与“首次登记”提前完成。住建部门加班加点,优化审核流程,推动惠泉片区全区域在一个月内完成竣工备案,为“选房即交房”创造了关键条件。与此同时,由供销社、螺城镇等八个单位组成的成建制党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程服务保障选房办证工作。同时,项目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同步协调推进区间道路及小区命名报批程序。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靠前服务,启用“预审”机制,将测绘、地籍调查等环节全面前移,指导开发建设单位系统整理登记材料。公安局及辖区派出所也现场办公、反复踏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惠泉南苑东区、西区住宅及商业用房的标准地址与门牌号编制工作。税务局无缝衔接、紧密联动,设立办证“绿色窗口”,最大限度简化税款申报等办证流程。“办证流程每快一步,群众拿证就能更早一天。”县税务局税政三股副股长郑雅治如是说。

 

  这套“提前介入、同步审核”的模式,极大地缩短了项目首次登记的周期。2024年11月,惠泉南苑片区材料齐全当日即完成首次登记,为分户办证打开了闸门。“每栋楼的‘大产权证’是后续拆分产权的法律基础。没有它,分户登记无从着手。”惠安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惠泉片区办证组组长陈玲玲指出。

 

  第二拳是创新性地开展“小批量办证”。在正式批量收件前,专班以“小批量”的方式,对全流程办证进行实战演练。统筹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等多部门联动,简化税款申报等流程。最终,三本不动产权证书验证了安置房集中代办模式的可行性。2024年12月9日,从国外赶回的华侨杨女士成为首位领证业主。“没想到证件这么快办好,有了‘大红本’,心里踏实多了。”她的喜悦,是众多回迁业主的缩影。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精准的“前置动作”,惠泉片区办证工作成功实现了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转变,为后续高效、大规模的集中办证积累了宝贵经验。

 

  流程再造: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服务革新

 

  在首批证书发放后,办证小组迅速总结经验,开展批量办证的流程再造。针对安置户数量大、情况复杂的特点,将办证全过程系统性地梳理为11个主流程、27项具体工作。

 

  同时,项目指挥部抽调交发集团、交发置业公司等单位17人组建惠泉片区办证小组,专职办理惠泉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办理手续。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现流程清晰、权责分明。新流程彻底扭转旧有模式,实现从“群众来回跑”到“数据内部跑”、从“多头办理”到“一窗受理”的转变。

 

  3月10日起,项目指挥部正式发布不动产登记预约小程序、开设不动产登记集中收件窗口,为回迁群众代办不动产登记手续。回迁群众只需在“惠泉片区回迁安置办证预约”微信小程序上输入4位选房号和身份证后4位号,即可登录系统。小程序每周六上午9点一次性发放下一周周一至周五的预约号,每天固定30个号源。“操作很简单,大家在同一时间‘拼手速’,公平公开,不用在现场排长队苦等。”业主黄先生对这种“指尖上的预约”赞不绝口。这一设计科学地分流了人群,避免了办事大厅的拥堵,也让群众对自己的办理时间有了稳定预期。

 

  “窗口前置+全程代办”,为最大程度方便回迁群众,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收件窗口直接设在惠泉片区项目指挥部二楼。业主只需按预约时间一次性提交完整材料,后续的查房、报税、缴税、信息采集等所有环节,均由工作专班内部流转、全程代办。“我们把复杂流程都‘内部消化’了,”办证组负责人介绍,“群众提交材料后便可回家等待。我们内部建立了高效流水线,整档、盖章、送件、通知各环节紧密衔接、责任到人。”按照30套房产为一批次计算,完成全流程约需46—59天。截至2025年10月27日,专班已累计收件4292件,办结2014件,办理效率持续提升。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问题,专班将“材料清单化”,专门制定详尽的《不动产登记集中申请一次性收件清单》,并通过上墙、公众号、联络员群通知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清单不仅列明了《安置协议书II》、身份证、户口本、婚姻证明等核心材料,还对原件复印件份数、共有产权协议、委托查房等特殊情形给予了清晰指引。“清单写得明明白白,我们照着清单一次性就能准备好,大大减少了因材料不全而白跑腿的情况。”正在现场办理业务的业主王女士表示。

 

  这种以群众体验为中心的流程再造,将便捷留给群众,将复杂留给内部,真正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暖心见证:

  “大红本”里的民生温度与担当

 

  不动产权证,这张薄薄的证书,在回迁群众手中,却有着千钧之重。它见证着一个个家庭的团圆与安心,也凝聚着无数经办人员的汗水与奉献。

 

  面对预计总量高达6542件的登记任务,办证组17名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压力。“每天要核对海量的材料,接听无数个咨询电话,要确保每一份档案的准确无误,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常常忙得没时间喝水。”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退休后被返聘到项目组的“连姐”是办证组核心骨干,她坦言工作繁重,但成就感无法替代:“当把回执单交到群众手上,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听到那声‘谢谢’,所有辛苦都值得。”

 

  在惠泉片区的办证过程中,服务的温度与速度同样令人动容。对于行动不便的业主,服务延伸到了“最后一米”。惠泉南苑业主陈志忠因腿脚不便,难以前往政务服务中心领证。办证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将他的受理回执单带到政务服务中心,在楼下与他核对信息、完成签名,再代为领取证书后送到他的手中。类似的“上门送证”服务还有很多,让冰冷的流程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面对许多不精通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业主,“耐心指导”成了缴税环节的标配。在指挥部二楼的办证大厅,工作人员会现场一对一地解释计税依据和优惠政策,并指导使用“闽政通”APP完成线上缴税。对于不在小区的业主,工作人员则会编辑详细的缴税流程以短信发送,方便他们转发子女协助完成。“我们多动动嘴、多动动手,群众就能少跑腿、少犯难。”工作人员小曾说。

 

  尽管成效显著,但工作专班人员始终保持清醒。他们认识到,随着办证需求持续释放,现有的收件窗口和人员配置仍面临压力,部分楼栋的首次登记工作仍在收尾,部分群众对流程的不熟悉也增加了沟通成本。对此,项目指挥部将通过增设收件窗口、增调人员力量、进一步优化内部流转流程等,进一步扩容增效,力争满足所有回迁群众的办证需求,做到“不落一户、应办尽办”,让“交房即办证”的幸福感惠及每一位业主。

 

  “我们就像一个拳头,五指攥紧,合力出击。”惠安交发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勇表示,这种跨部门的高效协作机制,不仅是本次办证工作的成功保障,也为未来大型民生项目的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本产权证,万千安居梦。惠泉片区的办证实践,是一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诠释。它用“加速度”回应了群众的急难愁盼,用“新模式”打通了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用“大红本”托起了百姓“居有其证”的踏实与幸福。

 

  从老旧街区的沧桑蝶变,到现代化宜居新城的崛起,再到一本本产权证书的顺利颁发,惠泉片区的变迁,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更是惠安县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证明。惠泉片区的故事仍在续写,而“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美好愿景,已在这里照进现实。(惠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 开发商拒不履行 法院强制拍卖166个车位
查看更多点评>> 网友参与评论已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