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泉州中心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安装在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路口试点投用,不少市民对这个“暖心棚”点赞。昨日,记者从市城管局市政中心获悉,中心市区路口渠化岛遮阳棚项目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将在其他10个核心路口新建遮阳棚设施,全面提升路口通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市民点赞交通岛遮阳棚
今年泉州两会期间,民建泉州市委会呼吁在主城区重要路口设置遮阳(雨)棚,缓解非机动车驾驶人在交通路口等待红绿灯时被烈日暴晒及淋雨等问题。为此,由泉州市城管局组织的中心城区10个人流密集主干道路口建设遮阳棚设施列入2025年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4个渠化岛作为试点先行建设,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昨日,记者在津淮街与田安路交叉路口看到,4个安全岛上设置着固定的钢架遮阳棚,白色的棚顶像天鹅张开翅膀护在过往群众上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介绍,该遮阳棚主体采用钢管骨架支撑的PVDF张拉膜结构,具备防雨、隔热、抗紫外线等复合功能,伞形棚顶设计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兼顾城市景观协调。
“安装遮阳棚后,遮阳又挡雨,好看又实用,确实是个利民项目。”家住田安路的陈先生,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遮阳棚。他观察发现,自从有了遮阳棚,市民在这个路口更守交通规则了。大家以前在空荡荡的安全岛上等红绿灯时,如果遇到下雨或者烈日暴晒,容易产生焦躁的心理。现在有了遮阳棚,安心多了。
“期待市区更多的红绿灯路口可以增设遮阳棚,在恶劣天气下,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有效减少闯红灯等交通乱象。”市民林女士也说道。
新建的遮阳棚有三种样式
记者从市城管局市政中心了解到,泉州中心城区路口渠化岛遮阳棚项目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民生便民设施建设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聚焦市民出行需求,确定将在泉山路与北清路、新华路与城北路、温陵路与九一街、温陵路与宝洲街、刺桐路与丰泽街、刺桐路与津淮街、刺桐路与泉秀街、刺桐路与湖心街、坪山路与津淮街等10个核心交叉路口(1个待确定)新建遮阳棚设施。
据介绍,此次新建的遮阳棚主要有三种样式。其中,样式一以海洋文化为灵感,提取贝壳的流线造型与层叠肌理,打造兼具功能性与艺术美感的城市设施,将用于泉山路与北清路、新华路与城北路、温陵路与九一街、温陵路与宝洲街交叉路口;样式二以轻盈灵动的“云朵”为概念,融入泉州海洋文化元素,打造别具一格的遮阳装置,将用于坪山路与津淮街交叉路口;样式三采用流线型曲线造型,白色张拉膜结构轻盈舒展,阻挡紫外线的同时保持视觉通透性,将用于刺桐路四个路口。
为保障后续施工高效合规推进,项目前期已完成现场地形图复核测量、各基础点位实地放样等关键准备工作,并联合各管线管理部门开展施工前现场勘察,充分排查管线分布情况,为施工安全筑牢基础。
目前,北清路与泉山路交叉口南侧渠化岛正开展遮阳棚基础试开挖作业,后续将根据筹备进度逐步推进其余9个路口的施工工作。项目建成后,将为市民等候通行时提供阴凉遮蔽,切实改善出行体验,让城市基础设施更具温度。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提醒,施工期间,请过往车辆及行人注意安全,配合现场交通指引。(记者 张晓明 柯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