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厦门辖区面积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4%。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形式下,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高效利用土地,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于厦门而言迫在眉睫。
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历来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作为破解地域面积狭小、拓展空间有限难题的重要途径。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市国土房产局不断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有力地推动厦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说到底就是要让寸土寸金的厦门“地尽其用”。既不随意挥霍土地资源,杂乱安排用地格局,又能科学安排、及时满足项目合理用地需求。市国土房产局在用地格局、产业园区布局上下功夫,加强前期批地科学性的同时,强化批后监管,打造全流程精细化用地策略。
厦门市不断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图为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市国土房产局供图)
【布局】
重视“顶层”设计 优化用地格局
●如何优化用地格局?
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等,从整体上优化。目前,全市共划定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640平方公里。
●怎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集成”原则,完善全市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全市已建成7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从西向东形成了临港产业、生物医药、机械制造、软件信息、轻工食品、临空产业、光电子信息的产业用地格局。
关键词1:“一张蓝图”
开展“多规合一” 划定城市空间结构
要做到“地尽其用”,首先就得划定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哪些是生态用地和基本农田要保护,哪些是建设用地可开发,明确各类规划的“底线”和“红线”,才能强化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引导。这正是构建“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事,也是市国土房产局从去年开始力推的工作之一。
“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编制,离不开市国土房产局的技术和数据支撑。去年,市国土房产局积极参与“一张蓝图”的编制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实规模管控举措。目前,全市共划定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640平方公里。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等,从整体上优化用地格局。
今年,市国土房产局将在确定“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初步方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同时配合即将出台的《厦门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细则》,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全市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词2:开发区
建成九大开发区 优化产业结构
在“一张蓝图”上,除了常说的生态控制线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外,还有产业区块控制线。限定城市工业区分布,正是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手段之一。科学布局产业,提升产业定位,不仅能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而且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集成”原则,市国土房产局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整合各类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从西向东形成了临港产业、生物医药、机械制造、软件信息、轻工食品、临空产业、光电子信息的产业用地新格局。
对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内的产业用地,市国土房产局进行集中配置,加大整合提升力度。若有新增工业项目,市国土房产局会依照《厦门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将其放入适合的产业园区中,形成集聚式发展。在安排用地指标上,既考虑到不同行业间对环境的要求和影响,也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关于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为解决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闲置未用和盘活利用难等问题,顺应国家用地政策改革趋势,去年10月,我市专门出台了《厦门市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意见》,涵盖工业用地的规划管理、供地管理、批后监管、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等全过程管理,重点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同时,还重新修订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新版投资强度比国标提高30%-80%,比省标准提高20%-70%,并新增地均税收指标。
每个项目落地都经过严格“体检”。图为土总公共停车场项目。(市国土房产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