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轰鸣、工程车辆往来不断、工人们奋力施工……日前,同安区大同街道北镇路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未来,这条连通环城北路和三秀路的道路,将使同安老城区交通更加便捷。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顺利建设的背后,是大同街道有力的征拆保障。
记者了解到,大同街道高度重视民生补短板“百日攻坚”项目建设,征拆干部拼在一线,巧用“四统房”模式,破解征拆难题,保障项目用地。截至10月底,大同街道已完成同安东路(同新路—民安大道段)、北镇路、城北六号路、洪塘水厂扩建及其边角地、朱子门广场景观提升工程和城北小区A地块建设等13个民生补短板项目的征拆工作,拆迁建筑面积达18485.22平方米,征地189.43亩。
聚力征地拆迁
打通断头路 改善城区环境
房屋密集且年代久远,历史遗留问题众多,被征拆户大多是老人、沟通较为困难,这是大同街道负责北镇路征拆的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老城区内部和城郊村征拆最难啃的骨头。对此,大同街道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征拆干部工作在一线,现场掌握一手情况,确保政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千难万难征拆最难,尤其被征拆户是老人的时候。”大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永谓说,许多老人对老房子很有感情,哪怕很支持城市建设的,一时也无法转变观念。
北镇路项目征拆涉及27户居民,其中有一户70多岁的老阿伯,态度强硬,征拆干部入户商谈20多次、反复解释各项政策,也没谈下来。在多次商谈中,征拆干部了解到老阿伯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孙子,于是转变方向从感情方面劝导。
“您看这里原来是断头路,北镇路建成后,旁边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上学放学,就不用挤在狭窄的巷子里了;遇到突发事故,幼儿园也能及时疏散学生。”李永谓边劝边拿出地图指给老阿伯看。面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老阿伯一阵沉默后签了约。
一户户上门、一个个见面、一句句沟通,全身心投入,大同街道征拆干部们以抓久盯牢的精神,全力推进征拆工作,为北镇路、城北六号路、同安东路(同新路—民安大道段)、朱子门广场景观提升工程、洪塘水厂扩建及其边角地等民生补短板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助力老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采用“四统房”模式
破解征拆难题 保障项目用地
相对于老城区房屋征拆工作的耐心细致,城北小区A地块项目征拆,更展现大同街道征拆干部的“百日攻坚”精神。作为市级重点项目,该项目涉及古庄村两个村民小组大约55.89亩土地,因宅基地“农转用”手续冻结问题,两个小组宅基地审批已冻结约30年,村民反映强烈。
“由于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刚开始征地时工作相当难做。”李永谓告诉记者,除了挨家挨户上门商谈,他们还将涉及的30多户村民聚在一起开了3次大会,都难以奏效,后来许多村民甚至不愿再和征拆干部交谈,征地工作一时几乎停滞。
为了想出办法,大同街道的征拆干部们牺牲半夜休息时间,聚在一起,发挥群策群力作用,商讨解决方案。“有时候讨论到第二天凌晨,大家顾不得休息,吃了早餐,直接投身到征拆工作中。”大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先后两次组织古庄村民代表等人到翔安双沪社区参观学习“四统房”建设,并召集开了4次村民代表大会,共同探讨研究相关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虑到许多村民的实际困难,大同街道最终决定采用“四统房”模式,由区重大办牵头,联合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划出一块土地建设住房,解决村民住房问题。
得知情况后,涉及征地的村民们自发聚集起来,和征拆干部一起开会,当天下午就完成该地块的签约工作,为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及时提供用地保障。
(本组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黄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