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字经济这个概念炙手可热,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带来了产业发展新机遇,诸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数字技术加速落地,创造出新型产业形态。
信息时代催生新经济系统数字经济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一方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引领着社会生产的新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社交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已经逐渐推动并形成了数字化生活;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数据,这些有价值的数据成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不仅能够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与优化重组,还能使传统生产要素和数据要素紧密结合,催生出新的数字化技术。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奠定了数字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展现出的巨大价值和潜能。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可以定义为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也是一个涵盖信息和商务活动的全新的政治和经济系统。“数字经济”包含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使用部门因此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
数字经济将是中国创新增长主要路径
数字经济将是中国创新增长的主要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想实现数字中国的建设,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离不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四者的结合。2017年我国首次将数字经济纳入两会报告之中,并且定下了促进数字经济增长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产业,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加适应数字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形成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在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其中明确了福建省要重点总结推广“数字福建”20年建设经验,深化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围绕“数字丝路”、“智慧海洋”、卫星应用等开展区域特色试验。
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
作为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示范区,2020年,厦门市数字经济规模3650亿元,占GDP比重57%,获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厦门软件园入选首批12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619家。
当前,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从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服务智能化、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海洋等五大方面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我市现有2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单位,5个省级、19个市级农业物联网重点企业。
在智能制造方面,近年来厦门也取得显著成绩。至2020年底,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282家,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965家,引进神州数码、浪潮、中标麒麟、鲲鹏超算中心等一批领军项目,打造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完整信创产品体系。
数字经济还带来了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我市签约落地了字节跳动、京东数科等一批营收超百亿元的优质项目,“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模式迅速发展,我市还相继举办了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国际动漫节、人工智能大赛等活动。
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也是数字化城市发展的题中之义,我市陆续建成市民、法人、交通、信用、证照、空间6个基础资源库,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接入76家单位,实现诸多事项“不见面审批”“秒批秒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推行终身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电子凭证“刷脸就医”,打造“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2020年数字生活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三。按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部署,“数字丝路”“智慧海洋”等系列信息化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从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建设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是长期过程,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建设数字经济,我市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城市大脑;二是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标志性企业,推动优质项目和人才资源落地,大力培育一批数字领军企业。三是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厦门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的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