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厦门的城中村约108个,现有居住人口约220万,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近日,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有关负责人接听服务热线电话,回答了关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相关问题,并透露厦门将出台两部相关地方性法规。
据悉,自2023年起,厦门拟用3年时间推动全市108个城中村全域、彻底、科学改造,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方投入,把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能力。
多方投入
拆除违建102万平方米 打造“微公园”“微景观”上千处
针对城中村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居住环境差、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我市通过多方投入,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一村一策推动道路白改黑、强弱电缆线入地、雨污管网完善,拆除违章搭盖、腾出公共空间……经过治理的城中村几乎见不到电线杆,密如蛛网的缆线不见了,道路宽阔整洁。
去年,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通过房东出资、政府补贴50%,完成了出租屋消防技改。每层楼道都设置了消防喷淋、烟雾报警器,之前焊封的钢架防盗窗开辟出逃生窗,配备灭火器,电动车停放点安装消防隔离墙,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目前,厦门已拆除违法建筑102万平方米,腾出公共空间118万平方米,打造“微公园”“微景观”上千处,火灾事故明显减少。
科技赋能
建设智慧管理平台 让网红社区情况一目了然
厦门创新“大党委”治理模式,整合治理资源,推动居民参与,实现治理“穿透”。通过健全四级组织架构,探索城中村“大党委”议事协商平台,推动成立各类自治组织,将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城中村各个治理单元。
科技赋能是城中村治理的一大亮点。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同治理。
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网红”景点,一年客流量近300万人次。为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质量,优化景区环境,黄厝社区塔头社城中村建立了智慧管理平台,墙面大屏上实时显现社区人员、楼栋、车辆、路面、重点场所等信息。
常态长效
探索现代化治理模式 将行之有效的机制上升为法规
2023年,全市首批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25个村,刑事警情下降35%;今年推进治理的46个村,一季度刑事警情下降10.9%。
为确保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常态长效,厦门探索“大物业”机制,搭建专业高效服务管理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同时有效盘活城中村资源资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国企合资成立服务运营公司等方式,解决村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
目前,厦门正在制定《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和《城中村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两部地方性法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探索行之有效的机制上升为法规,就是要通过现代化治理,提升厦门城中村人居环境,让居民们共享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记者 戴懿 见习记者 陈恩泽 通讯员 余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