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民企准入壁垒、构建“低成本+多渠道+强增信”融资体系、构建“保护+规范+纾困”权益体系……厦门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底气”。近日,厦门市发改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和市市场监管局举办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印发的《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民营经济正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直击企业发展“痛点”,围绕公平竞争、企业融资、科技创新、稳外贸扩内需和权益保护5个方面,提出21条政策措施,细化为66项具体任务,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放心投资。
发布推介项目清单 破除民企准入壁垒
聚焦民间资本“准入易、参与畅”,通过滚动发布推介项目清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基建、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创新政府采购支持机制,4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对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阶段性提至40%以上,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最高达20%。同时,依托智能审查系统清理业绩、资质等不合理限制,通过PPP、并购重组等方式盘活闲置国资与低效用地,从“准入、参与、合作”全环节构建公平竞争环境。
精准融资赋能 破解民企资金难题
构建“低成本+多渠道+强增信”融资体系:通过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提供最高3000万元支持及1%贴息,供应链协作基金给予2%利率纾困;推动担保公司成为“合约核心交易商”,培育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拓宽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创新“信易贷”平台,每年新增撮合融资30亿元以上,推出“鹭质贷”“信贷周转基金”等特色产品。
创新与人才双驱动 激活民企发展动能
厦门市将强化研发与人才双重支撑,如对民企研发投入最高补助500万元,支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揭榜挂帅”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创新场景项目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0万元奖励。人才政策向民企倾斜,“双百计划”民企岗位占比不低于70%,新增15个优培生单列名额,支持民企与高校“双跨双聘”联合引进高端人才,同步强化先进制造业人才住房保障。
内外市场联动 拓宽民企发展空间
依托“稳外贸+扩内需”双向发力,加密北美航线保障舱位供给,每季度发布技贸预警,支持民企申报AEO认证、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针对出口转内销开通许可认证绿色通道,提供“同线同标同质”服务。培育邮轮游艇、银发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支持首店经济与“老字号”创新,依托重点展会搭建双向投资平台。
全维度权益护航 优化民企发展生态
构建“保护+规范+纾困”权益体系,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快速维权,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建立异地执法协助机制,严查超范围查封扣押财产行为。创新执法监管模式,推行“无感监测”“无事不扰”清单与“扫码入企”制度等。(记者 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