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张志红向大家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厦门基础建设发展成就,来自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负责人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媒体提问。
近5年以来,厦门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交通、民生、市政、安全等核心领域,持续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 打造区域联动新格局
5年来,厦门以“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高标准建设现代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港口提质、陆域织网、铁路提效、航空升级,打造海陆空铁协同的立体交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目前,厦门港拥有集装箱航线187条,覆盖54个国家150个港口。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时间分别位列全球主要港口第二、第三位,效率领跑全球。随着海沧隧道、翔安大桥等关键工程相继投用,厦门“五桥两隧道一海堤”进出岛通道格局成型,岛内外通勤更加便捷。高、快速路总长542公里,路网密度达8.8公里/平方公里,稳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乡村交通全面升级,自然村公路100%硬化、建制村双车道100%通达。BRT智慧交通在全国率先实现规模化智能辅助驾驶,停靠误差≤15厘米,兼具安全与高效。地铁建成3条线、98公里,地铁线路“岛内成网、三向出岛”,跨大海、穿海底、连湿地,成为城市“流动观景台”。
2023年9月,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通车,厦泉漳“1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如今东南沿海铁路枢纽基本成型,5小时可通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目前,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即将全面开工建设,为都市圈发展再增添“铁动力”。
高崎机场通航境内外134个航点、129个城市,往返“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直航客运航线13条,国际中转旅客量稳居国内第四位。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在建机场,对标国际航空枢纽,2026年建成投用后可保障每年4500万人次旅客、75万吨货邮,将进一步强化厦门国际航空辐射能力。
夯实城市基础保障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5年来,厦门围绕“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通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保障房供给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夯实城市基础,优化民生保障。
自2023年4月以来,我市全面推进108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累计投入62.7亿元,拆除城中村违建119万平方米,腾出182万平方米宝贵空间,精心打造“微景观”“微公园”等2000多处;规整缆线8055千米,改造管网397千米,建设垃圾屋、公厕526个,城中村实现从“脏乱差”到“四季花”的明显转变。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如何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厦门将2000年底前建成的1900多个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1410个老旧小区,惠及约24.89万户,其中增设电梯2000余部,新增3.38万个路外停车泊位,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厦门秉持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持续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以“住厦来”实现“安居梦”,被中央媒体誉为“厦门蓝本”,成为住房保障领域的典范。“十四五”期间共建成5.87万套(间)保障性住房,筹集13.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塑造“两高两化”新形象
5年来,厦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围绕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统筹生态保护、市政升级、安全韧性和精细治理,既要城市的“面子”高颜值,也要城市的“里子”更扎实。
厦门通过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城市建成区“海绵化”面积占比达44%。5年来,厦门集中整治70个易涝风险点,经多轮强降雨检验,城市内涝点基本消除,市民出行安全感持续增强。建成各类地下管廊587公里,入廊管线超1538公里,新改建雨水管涵230公里,大力提升防洪排涝能力,让城市地下“血管”更加畅通。如今,集成12个行业部门56个子系统,接入20万路视频、6.7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成,厦门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从5350吨/日提高到7500吨/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分类工作持续位列全国大城市第一名。我市的污水处理能力由91万吨/日提高至212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2020年的78.3%提高到2024年的88.3%,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保持在120mg/L以上,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新建改造燃气管道400公里,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4.2万户,管道燃气用户占比提高至约70%,清洁能源普及率与居民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5年来,厦门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清新蓝”“生态绿”已成为城市鲜明标识,让厦门更加美丽宜居。如今,筼筜湖已蝶变成白鹭翱翔的“城市绿肺”和美丽的“城市会客厅”,这是厦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果。此外,我市综合提升厦门园林植物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厦门累计建成绿道311.5公里,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林海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24年接待市民游客达1969万人次,成为厦门新的城市名片。新增和改建园林绿地1849公顷,完成124个公园健身跑道改造;整治修复滨海湿地近150公顷,修复沙滩2.5公里,清理滩面402公顷,为市民游客营造亲绿亲海休憩空间。
数据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厦门港拥有集装箱航线187条,覆盖54个国家150个港口
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时间分别位列全球主要港口第二、第三位
高、快速路总长542公里,路网密度达8.8公里/平方公里,稳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高崎机场通航境内外134个航点、129个城市,往返“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直航客运航线13条,国际中转旅客量稳居国内第四位
优化民生保障
累计改造1410个老旧小区,惠及约24.89万户
建成5.87万套(间)保障性住房,筹集13.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2023年4月以来,精心打造“微景观”“微公园”等2000多处。规整缆线8055千米,改造管网397千米,建设垃圾屋、公厕526个(记者 林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