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南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五个走前头”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扎实开展“三比一看”竞赛,紧紧围绕产业创新、改革开放、靖台融合、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创新驱动
塑造产业新动能
走进南靖高新园的漳州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只见技术员操作仪器,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生产线井然有序。这幅高效的生产场景,是南靖县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体现。
一年来,南靖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今年以来,成功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建设“台湾人才之家”,创建巴戟天省级科技小院,培育县级以上各类优秀人才120人,促进人才、技术、成果和资本等创新要素高效集聚。
加快“两园两区”建设。全力推进南靖高新园这一产业社区试点园区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食品健康等产业集群,加快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今年6月,在2025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征集遴选结果中,园区内的漳州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入选“未来独角兽”企业,福建镧铂万电子有限公司入选“瞪羚”企业。同时,加快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推进“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让环境得绿、群众得益、企业得利,相关做法在“全国乡村振兴大讲堂”上作交流。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今年上半年,完成技改投资15.29亿元,新入库技改项目37个、总投资20.29亿元,其中,包含亿元以上项目6个。
改革开放
激发县域新活力
南靖县入选福建省首批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行政审批时限大幅缩短,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克拉登县建立友好关系……一份份成绩的背后,是南靖县改革开放迈出的坚实步伐。
一年来,南靖县聚焦改革攻坚、扩大开放水平、深化靖台融合,持续激发发展新活力。
机制活,是南靖改革实践的鲜明注脚。南靖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升森林综合效益,入选福建省首批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今年累计办理事项2万余件,审批时限压缩68%,减少材料提交56%,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创新开展乡镇片区联合执法试点,成立土楼片区联合执法队,经验做法获推广。
开放是南靖发展的必由之路。南靖积极拓展与海外侨胞的联络交流,鼓励更多侨胞和侨企来南靖投资兴业。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助力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持续巩固拓展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实现友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今年来,成功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克拉登县建立友好关系,完成实际利用外资73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27.34亿元。
此外,南靖还充分发挥台胞重要祖籍地的优势,深入推进靖台教育、医疗、文化、经贸、产业等“五大板块”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开展对台文化交流活动11场,接待寻根谒祖、族谱对接等民间交流活动16批,举办对台经贸对接活动2场,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靖台合作迈上新台阶。
城乡融合
谱写民生新篇章
今年5月,南靖县城老旧小区四期改造建设项目全面完工,28个小区旧貌换新颜,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迭代升级,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一年来,南靖县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书写着“民呼我应、民盼我为”的答卷。
夯实基础,促进城乡共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程,依托中心城区的交通优势,深入挖掘主干道沿线工业园区、特色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优势和潜力,实现产业要素高效串联,为城区发展注入动能。发挥南靖兰花、金线莲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培育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扎实推进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高1.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值为1.62,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民生福祉,浸润百姓生活。全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抓好就业岗位、幼儿托位、学生学位、病人床位、社区餐位、寿终园位“民生六位”,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深化“点题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污水处理、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销号,创新“五个一”生态治理工作法,9个国省控断面和5条省考小流域水质年均值全部达标,其中靖城桥国控断面水质年均值保持在Ⅱ类。这些可知可感的民生成果,正在把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化作群众身边摸得着的温暖、看得见的幸福。
文化焕彩
赋能发展新引擎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迎来八方游客。游客在这里领略世界遗产土楼的独特魅力,观赏提线木偶、掌上木偶、画舫歌舞等特色表演,体验土楼夯土、木工榫卯等建造技艺。据统计,“双节”期间,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共接待游客2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7.26%;实现门票收入2060.52万元,同比增长19.62%。
文旅市场的火爆,是南靖县深耕文化的生动缩影。一年来,南靖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思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游客体验与综合效益。
守护世遗,传承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完成20座世遗土楼消防工程和保养维护,修缮河坑土楼群中阳照楼、永盛楼、春贵楼、绳庆楼等4座土楼,建成南靖县世遗土楼智慧用电安全管理项目,同时,完成500多处四普文物野外调查和百座土楼纪录片拍摄;扎实推进土楼确权工作,做好翠美楼、进士楼、诗德楼等3座“非世遗”土楼的活化利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动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东溪窑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11月,汇聚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官洋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是福建省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丰富业态,做优文旅。拓展520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圈,推进云水谣综合体、云水坊精品酒店等项目建设,打造月亮湾、佰竹林2条文旅康养休闲示范带,同时,打造非遗嘉年华、百姓大舞台等文艺惠民品牌,成功举办《烽火侨“批”》沉浸式朗诵会等大型活动,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和群众文娱生活。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36.23万人次、增长16.1%,旅游收入57.04亿元、增长16.5%。
荆江奔流不息,奋斗永不止步。站在新的起点上,南靖将继续牢记嘱托、笃学实干,以敢闯敢试的锐气、创新创造的智慧、求真务实的作风,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深入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富美新南靖现代化建设。
成效亮点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2024年,南靖县GDP完成369.9亿元、增长7.9%,增速全市排名第二。2025年上半年,13项指标中有12项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3项指标增幅居全市前三。
◆改革创新力不断激活
入选福建省首批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加快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进土楼确权工作,给83户农户办理“非世遗”文物土楼不动产权证书,推动土楼活化利用。
◆党建引领力不断强化
率先在漳州市实现乡镇党校全覆盖,创新建立“党校课堂专题学”“实践课堂现场学”“夜读课堂集中学”“掌上课堂随时学”“流动课堂上门学”等五个课堂,推动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通过高质量开展党员培训,有效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文化软实力不断彰显
2024年11月,官洋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系全省首个。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南靖县推出41项主题文旅活动、200余场特色展演,实现了全域覆盖,共接待游客45.1万人次,同比增长69.41%;旅游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