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晋江紫帽镇洋店村后厝街竹园小区看到,“儿童健身苑”内满是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是名副其实的“儿童乐园”。而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空地,没有可供孩子们玩耍的游乐设施。
今年上半年,洋店村聚焦民生需求,在该片空地上打造“儿童健身苑”,增设滑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儿童游乐设施,让孩子们有了专属的“快乐天地”。记者现场发现,这个深受居民喜爱的健身苑即将再次迎来升级——施工人员正筹备铺设塑胶地板,为儿童打造更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而这一系列惠民举措的落地,离不开洋店村盘活闲置土地带来的“经济活水”。
此前,洋店村有一块35亩地块被紫帽镇征收,但长期处于荒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洋店村“两委”主动作为,经过多轮调研、协商,成功与镇里达成共识,将这块闲置土地流转回村。随后,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将土地转租给一家瓷砖厂,用于货物堆放与货车停放。这一“转”一“租”间,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35万元的稳定收入,为洋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过去,集体经济紧张一直是制约洋店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绊脚石’,经常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洋店村党总支书记曾国勇表示,该村缺乏支柱产业,收入渠道少。去年,该村通过打造“百心夜市”,利用324国道旁闲置场地设置20多个固定摊位,服务周边居民与企业职工,村集体经济年增收数万元,但该笔资金仍难以满足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需求。
如今,随着35亩闲置土地的成功盘活,洋店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提升,有了更充足的资金可投入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中。“现在,哪里路灯坏了、道路破损了,或是需要增设便民设施,都能及时落实。”曾国勇介绍,今年以来,该村已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后厝街竹园小区儿童健身苑建设、后厝街花园小区健身器材添置,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
“自从小区有了游乐设施,孩子天天吵着要来玩,再也不用愁没地方‘遛娃’了。”家住后厝街竹园小区的王女士笑着说,得知即将铺设塑胶地板,她更放心了,“以后孩子跑跳、玩耍,不怕摔倒磕伤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从闲置土地到“增收引擎”,洋店村用务实举措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更将“真金白银”用于民生“刀刃”上,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曾国勇表示,未来,洋店村将继续依托稳定的经济收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记者 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