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鲤城区经贸局传来消息,截至6月底,鲤城区登记各类商贸流通服务业16970户,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5亿元、比增16.9%,呈现持续火爆的发展局面,商贸流通业正逐步成为鲤城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鲤城区千百年来始终是泉州古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中心,现代鲤城人继承先人开放顺变的商业基因,不断创新商贸业态,集聚发展特色街市,推动商贸流通业向新领域、高层次迈进,着力打造泉州商贸服务中心,开拓出一条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特色街市集聚发展
走在南环路上,鳞次栉比的汽车4S店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汽车贸易一片繁荣。目前,聚集在展览城和南环路一带经营的汽车企业达66家,汽车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销售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4%,占全市汽车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强。南环路汽车贸易街区还被省经贸委授予“福建省特色商业街”,也是全省唯一一条获得此荣誉的汽车贸易街区。这里已经逐步形成了新车销售、旧车交易、汽车租赁、检测维修、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看车、买车、租车、修车”的需求。
而在老城区,各种特色街市更是流光溢彩。中山路、打锡街、南俊路、涂门街,一条条古老而又焕发着现代蓬勃朝气的服饰精品街,正带动鲤城这片古老商业地带的复兴;后城旅游文化街,也因其鲜明的个性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状元街里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酒吧以及美食街上飘散诱人香气的特色小吃,让白日忙碌的都市人寻觅到另一种悠然的脉脉温情;九一街IT产品专业街占全市IT产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义全机电产品街、伍堡装潢装饰材料街、幸福街鞋类批发街、侨乡电子通讯器材街等特色专业街区积聚效应加快提升。
鲤城区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优越的人文环境,培育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专业街市,既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又有效地拉动内需,全面激活老城区的商业活力。
同时,鲤城区结合古城片区改造,坚持“高品位打造、精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工作理念,着力培育打造新门街名门·时尚顶级休闲文化商业街、学府路文化艺术品专业街等一批文化色彩浓郁的现代化商业街,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升级,创造更多的商机。
商贸载体不断拓展
拥有店铺200多间,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幸福网店商城,是全省首个网络实体商城。该商城自创建以来,已入驻实体店60家,网络商户300多户,实现“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相互促进。据不完全统计,该商城网购日配送量超过3万件,邮政、申通、顺风等8家快递企业在市场设立配送点,网店纳税工作开始推行,优化了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格局。
得益于鲤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旺盛的消费需求,中闽百汇、东南医药等商贸流通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大步迈进。中闽百汇、沃尔玛等4家大型商贸百货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额4.64亿元、比增34.9%。与此同时,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特征开始显现,传统的物流企业已进入现代物流转型轨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业态,为老城区经济发展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深化转变创造了新的途径。
以“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建设大市场”为思路,几年来,鲤城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小商品、大市场”的资源优势,改造和整合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市场群体由数量型向规模型、效益型转变。如今,鲤城已形成了涂门街购物综合商圈、钟楼旅游购物商圈、益华电脑IT产品商圈、旧车站小商品批发商圈、江滨休闲观光购物商圈、江南汽车汽配物流商圈和江南农产品物流商圈等特色商圈。此外,还形成了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销售网络。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已初具规模并日臻完善。
目前,工矿汽配城、万祥商城、金泉钢材市场、大中金属材料市场、名门·时尚购物休闲街、侨乡电子电讯商品街和恒信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新的商贸载体已经建成运行,海西(福建)汽车汽配城首期店铺销售已达85%以上。在鲤城区,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步伐加快,带动了商贸流通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鲤城经济的腾飞,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日新月异,蓬勃兴旺的商业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