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此时城镇化背景下的户改思路已初见路径。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政府有望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小城镇落户限制。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我国可能把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同时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挂钩的政策。
户改分类推进
徐宪平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首先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问题。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
为城市居民,全面放开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小城镇的限制。
徐宪平还表示,我国将会“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是个逐步释放的过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很多饭馆业主及小企业家都是来自农村,在城市生活多年,就差一个户口,这些农村人口有三四千万,为什么不把他们一次性转化为城市人口呢?”
严控建设用地指标
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目前的土地制度不可持续,已经形成共识。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改革,目前来看,思路就是用调整存量的方式
代替增量发展的模式。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说,“我国的工业用地比例过高,已经达到26%,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用地超过40%,个别城市超过50%,相对于纽约的7%、香港的6%、伦敦的2.7%、新加坡的2.4%,这个工业用地的结构过高了。”
胡存智建议“用土地存量替代增量”,“就是土地的增加逐步减少,而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用土地的流量来替代,也就是说增加新的建设用地的时候,要消除一部分旧的建设用地”。
徐宪平明确表示,“要把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作为重要控制指标,避免走摊大饼式的老路”,同时还要“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的政策”。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