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
“小产权房入市破坏社会公正”
经济学家华生认为,小产权房不符合法治国家的精神,他并不看好小产权房转正,如果小产权房转正那就是在鼓励违法,让人产生法不责众的错觉。
华生在其博客中写道,能盖小产权房的农民不是广大农村的绝大多数农民,而是城中村和城郊的原住民。在用途和规划管制下,规划就是钱,原住民的土地无权自由流转入市获益,否则,既破坏了社会公正,也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来进城农民利益的挤压和伤害。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认为,在没有修改法律的情况下,就应该严格执行法律,该查处就查处,该处罚得处罚。如果现在不处理“小产权房”,而是一下子全部“转正”,这就意味着违反现有法律,把一切违法合法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探访
太玉园小区原住村民不愿“转正”
位于通州区土桥城铁站附近的太玉园小区,以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小产权房住宅区而闻名。国芙蓉是太玉园西区的一名居民,2009年,她以4000元每平米的价格在这里购得一套二手房,房产证是村里发的一个“红本”。
她回忆,当年准备在这里买房时心里有所顾虑,因为毕竟是小产权,没有正规的产权证。经过多方打听,她得知这里也住有张湾村的本地居民,还听人说虽然是小产权,但也得到建委的“承认”,考虑到低廉的价格,就买了下来。
住在太玉园西区的张先生买得更早。2006年时,这里的房价才2000多元,张先生称,“关注了这次三中全会,一说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他表示,如果能“转正”,当然更好不过。
国芙蓉也表达类似看法,虽然目前没有要卖掉房子的打算,但仍希望新政策能使小产权房转成大产权,据她估计,“转正”可能会让业主补缴大产权房应当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万左右可以接受,再多就不行了。”
而几位2003年前后搬进太玉园的张湾村村民并不这样认为,“转正”后房子虽然可以上市交易,但这对他们来说并无多大意义,“我们就是本地人,房子自己住,现在不用交物业采暖费,住着挺好,如果转大产权要交钱,还不如不转。”
另一位住在太玉园的张湾村村民称,当时搬上楼是因为旧村改造,等于用宅基地置换而成,他认为,如果房子转为大产权推向市场,村委会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补偿。“我才不愿意转,给我100万我都不干。”这位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