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展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29号楼,泉州西街规划展今日(14日)上午9点正式开展,展出时间持续至本月20日,为期一星期。记者昨日(13日)先行探访,并专访了牵头组织此次展览的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为市民读者前往观展和感受了解西街改造、古城复兴提供更多信息。
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大门进入,左转到底,泉州西街规划展就在拐角处。这是一处面积400平方米的长方形展厅,首次集中展示了泉州当代艺术馆新馆、旧馆以及传统建筑、西街西片区改造规划的模型和图片,同时还通过现场播放演示片,展示西街的历史现实之美和未来发展走向。
西街规划意向局部效果图,闽南传统建筑与当代艺术馆有机融合。
亮点一:十多年规划成果
从唐开元年间列屋成街到现在,泉州西街已经走过约1300年历史,沿街建筑时迁代谢。如何更好保护、整治和开发西街,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早从上世纪90年代起,泉州市就邀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进行规划,由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亲自操刀的《泉州西街保护整治规划》“慢工出细活”,足足四年才出炉,这也奠定了西街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保护整治的基调。
从那时起,相关的规划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记者在展厅观察发现,10多年来,泉州市相继邀请了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五合国际、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在内的规划设计单位介入古城保护和西街改造工作,设计方案既有整体性的《泉州古城保护整治规划》、《西街保护与更新设计》,又有区域性或个体性的《西街线厂改造设计》、《西街织布厂改造设计》、《西街象峰巷地块改造设计》、《西街肃清门——直广场设计》,《西街东段南侧整治设计》、《西街116号宋宅测绘成果》等,是历年来古城保护特别是西街改造规划设计成果面向市民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
亮点二:上千年建筑构件
作为“五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建筑在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此次除了规划设计图纸外,近20件“瑰宝级”的南建筑构件也列入展出。
这些构件主要分为石构件、木构件和砖构件三类,制作精美、历史悠久、形态完整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其中历史最久的是圆形饰立体雕刻花朵瓦当和浮雕力士石像,源自宋朝,距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还有凤凰题材的灿栱、“八仙过海”题材的砖雕、石狮形态的石柱础、鲤鱼形态的石牌坊构件等等,大多是明清建筑的构件,十分精美,已不多见,建筑爱好者们不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