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天津将全面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届时大家都将在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证取代手中的房产证,将给天津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之前传言的不动产登记的降房价、促反腐等作用是否靠谱?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为您一一解答。
后登记时代
在酝酿许久之后,天津的不动产登记工作终于从预期即将变为现实。不动产登记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房产证将被不动产权属证书取代;二是不仅是房产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以及海域使用权等不动产权力也将在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且办理流程更加便捷;三是短期内有望促进二手房市场供应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对房价有所“利空”。
经过二季度的沉寂之后,三季度及今年9月以来天津二手房市场正迎来一波反弹行情。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天津各区域二手房成交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市内六区当季成交11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30%;环城四区成交6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22%;滨海新区成交61万平方米,同比上升69%;远郊区县成交5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80%。
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登记公布时间表,将在近期促使许多房主因不希望持有多套房产的信息被登记而将房源推向市场,供应增加的情况下,会改变二手房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四季度的二手房成交量和成交价格。不动产登记同时还被认为是在为房地产税的出台扫清障碍,为其提供数据支撑,这样的预期也有利于抑制房价上涨。
但也有人明确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和房价走势并无直接联系。中国房地产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就认为,不动产登记和个人信息联网是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基础内容,而房价主要还是由供求、预期等因素决定,不动产登记制度本身不会对房价产生太大影响。
倒逼改革
从取消福利分房,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启市场化大幕以来,近20年间中国楼市陷入了疯狂发展,紧接着宏观调控,随后再疯狂发展,再政策调控的不断循环之中。每一轮房价大涨后,一两年内肯定会迎来一波“重拳出击”式的宏观调控,两三年后政策影响消化殆尽,楼市再迎接新一轮房价上涨,两轮房价大涨的周期在三至五年左右。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缺乏一套长效调控机制,市场过热时用行政手段如限购、限贷等紧急打压,市场转冷后又用解除限购、税收优惠支持购房等手段救市,使房地产市场长期脱离其本质规律在运行,扰乱了楼市的正常生态。
不动产登记作为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在去年下半年突然加速推进。去年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9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公开征求意见就已结束,并在进一步修改后上报监管层。2014年11月28日,中央编办批复同意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更名为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2014年12月22日,国务院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015年3月1日起执行。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98个市(州)完成市级职责整合,1193个县(区)完成县级职责机构整合,分别占全国市县总数的60%、42%。“地方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情况专项督察已全面启动。今年12月31日前不能如期基本完成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的地方将被提出问责。”王广华表示。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推进,可以说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房地产信息公开透明、房地产税、利率市场化等更符合市场化需求的长效机制,如果能够及时跟进,将使房地产市场在更加规范的状态下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不动产登记局负责人曾明确表示,不动产登记保护的是合法的产权,而小产权房不属于法律保护范围,不动产登记不会登记小产权房。而大家普遍关心的房屋产权年限到期后如何操作的问题,现在政策层面还没有明确规定解决方法,相信随着不动产登记为代表的长效机制建立,这些问题终会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