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 古城营造新活力
丰州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丰州古城的核心区
实际上,丰州古城在纳入泉州名城保护核心范围前,已开始悄然变化。2016年10月,丰州镇政府与台南市文化协会合作成立丰州镇推动历史古镇发展工作室,由台南文化协会创会理事长郑道聪的团队,为丰州量身定制社区营造模式。
今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加入“社区营造”这个概念,还提出“家园共造”。今年,泉州将以鲤城区为重点区域,以3到5个社区为试点进行社区营造,丰泽、洛江也将局部尝试。
纳入泉州名城保护核心范围
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提出,丰州古城不可移动文物19处,其中省级1处、市级4处、位列级14处。建议丰州古城历史建筑保护30处,其中,在对历史街区、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街巷的保护类别中,就有由泉州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编制《丰州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提出,历史城区由泉州古城和丰州古城两部分组成。其中,丰州古城范围由护城河外围控制路网围合而成,约0.67平方公里。保护丰州古城“一山、一水、一城池”的山水格局,具体保护要素包括九日山、晋江、丰州古城及其空间联系。
丰州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则是丰州范围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丰州古城的核心区。街区保护范围南北以规划道路红线为界,西至桥中路并将西南怡瓶桥纳入,南至北渠南岸,东至东侧护城西岸。核心保护范围包括黄氏家庙、南邑城隍庙、武荣慈济宫、丰州书院等重要文物建筑。
丰州古城 传统郡县的样板
丰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州古城内外双城、巷陌纵横,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县城的规划模式。
丰州古镇始于三国,历经1700多年朝代更迭,现存的古城实为明清遗构,城虽已残破,城垣已不存在,但城体形制还在。城中的主干街衢也大多尚存,依旧保持着街坊式的传统格局。除民国和建国初年拓宽的南门街外,其余主要街巷尺度基本保持原有特征。
顶街和西门街构筑的十字街是古镇的主要核心轴线。街道两侧坐落着宗祠群,建筑精美,整体风貌较为完整。同时作为历史上的商业街道依旧延续旧时氛围,药局、当铺及各种传统店面风貌保存较好。古城中间为县署及相关公共设施,现存城隍庙和丰州书院,并设有衙城,至今尚保留部分遗构。古城外城墙已基本无存,但护城河保存较好,为确定古城范围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丰州名胜古迹众多,历代人文荟萃。海丝文化、郡城文化、宗教文化、儒学文化在这里完美结合。
在古城保护的基础上,今后丰州还将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让丰州古城保护与丰州新城发展同步。
引入社区营造 激活古城
在上述相关负责人看来,丰州古城是一块金字招牌,应重新擦亮,倍加呵护。丰州古城每一砖每一瓦都很有历史价值,如何激活古城,让古城重新焕发活力,是一个需要直面的课题。
2016年3月,台南市文化协会一行人来到丰州参观,当看到街头巷尾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建筑,以及连片红砖大厝等历史文化遗存时,带队的该协会创会理事长郑道聪感叹“这就是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而郑道聪的祖籍正是南安石井。
“除了九日山,丰州还有哪些与海丝有关的传统信仰或食物?”郑道聪说,如今很多本地人也说不上来,而这正是社区营造要做的事。通过造景、造物和造人的社区营造方式,做历史遗存保护工作,建构丰州历史意象,将传统民俗文化延续传承。丰州古城的未来,或许就在社区营造的设想中。这一思路很快就引起丰州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双方一拍即合,当年10月成立南安丰州镇推动历史古镇工作室,专司此事。
郑道聪为丰州量身定制的社区营造模式是从台湾搬来的,借鉴厦门沙坡尾经验。
“文化遗产也可以活用,古城也可以重焕活力。”郑道聪认为,丰州镇经过千年发展保有不同年代的纹理空间,现存有大量的百年古民居,积淀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也有接纳多元文化的包容力。为此,以社区营造的方式进行历史保存、环境保全、街道保护、营造生活商圈,可帮助丰州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地方文化特色,并让镇村居民成为文化保护活动的主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丰州古城如何变身?郑道聪设计了一条“三步走”思路:规划设计一条“丰州古镇小散步”路线,从武荣门,经南门街、古镇街区至莲花峰石亭寺,品石亭绿茶,在三生石上眺望泉城、晋水,全长约2.6千米,散步约4000步花费约1个半小时,适合休闲健行;实施“灯塔”计划,将古镇小散步沿途的废弃老屋,改造成整洁舒适的共享空间,24小时亮灯向游人开放歇脚;结合城隍庙、花灯节、祁风仪式等民俗活动,发展古镇文化旅游。如今,这三步已走了一大半。(海都记者 陈建辉 柳小玲 摄影 黄谨 编辑 郑莲 视觉 长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