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改造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街巷品质影响市民日常生活与出行环境,与居民幸福感息息相关。最近,经过中心市区花巷的市民发现,巷子左右两侧都在进行立面改造提升。16日,记者从泉州市古城办获悉,我市分期分批对29条古城背街小巷建筑立面及景观进行综合提升,目前24条已完成综合管网敷设。
花巷建筑外立面提升 本月底基本完工
16日上午,记者在花巷看到,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街道的给水、排水等市政综合管网改造、路面铺装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沿街建筑外立面的修缮提升。
花巷,东起中山中路,西接许厝埕、新路埕,直抵新华路,全长700余米。泉州市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综合改造,花巷过去存在的建筑外立面杂乱、木质结构房屋隐患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整体人居环境也将大大提升。
据悉,花巷中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闽南传统建筑与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特点,从传统民居,到许厝埕的洋楼,再到新路埕的现代办公建筑,街巷的历史风貌特色鲜明。在此次立面修缮提升工程中,特邀请专业技术精湛的工匠采用闽南传统建筑工艺和传统材料进行修复提升,原真性修复保护街巷传统风貌。
此外,在保护修缮花巷传统建筑,协调促进街巷风貌改善的同时,对街巷的空间布局、外观风貌、经营特色、生态景观、配套设施、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也作出科学定位和详细规定,将打造城市记忆空间节点,引入新业态,让花巷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提升。
据悉,此次花巷沿街店铺立面整体修缮提升,计划于6月底基本完工。
29条街巷分类施策 改善人居环境
据介绍,泉州文旅集团作为项目业主,将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要求,分期分批对29条古城背街小巷建筑立面及景观进行综合提升。29条街巷包括:象峰巷、三朝巷、古榕巷、通政巷、玉犀巷、奎霞巷、镇抚巷、敷仁巷、观东巷、新路埕、许厝埕、花巷、承天巷、旧馆驿、金鱼巷西段、濠沟墘、新府口、后巷、沟尾下、会通巷、帽巷、螺珠巷、奎章巷、圆石巷、井亭巷、金钗巷、裴巷、炉下埕、台魁巷。改造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原则,沿街所有管线整理下地,排水系统进行雨污水分流。目前花巷、金鱼巷西段、通政巷、玉犀巷、承天巷等24条街巷已完成市政综合管网敷设,片区9个电力开闭所改造建设同步推进。
据了解,这29条古城街巷,改造前普遍存在管线老化、电力通信管线架空、雨污合流等问题,此次街巷综合提升,主要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同步着手绿化景观、夜景、立面整治等提升工作。同时,根据不同街巷定位,分类施策,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以花巷为例,在改造过程中着重注意融入花的元素,雨水篦子采用雕花石板。项目完成后,不但能改善人居环境,还将以巷为线,串联泉州古城,提升泉州旅游品质。
街角打造“口袋公园” 提升居民幸福感
为了让居住在背街小巷的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对背街小巷进行改造的同时,我市积极利用背街小巷的街角空地,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转角花园”,行走在背街小巷,处处有绿、步步见景,为小巷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居住在古榕巷附近的李先生,每日下班回家都会经过家门口的古榕巷街心公园。“以前这块地破破烂烂,破房子围在一起,如今改造成公园,夏天,居民会到公园里纳凉、聊天,厝边生活和谐热闹。”李先生笑着说,经过改造后,周围的背街小巷在保留古韵的同时,路面更加宽敞、整洁,小公园或绿地增添了景色,周边居民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记者 王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