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作为全省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鲤城正式成为第二批示范区创建15个试点中首个方案获批通过的地区。新的一年,鲤城区将结合区域特色条件,紧握“三个全省唯一”有力抓手,深挖文物价值、强化系统管理、创新利用模式,涵养“活”的特质,探索形成具有鲤城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在示范区创建中展现鲤城作为、鲤城担当。
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2025年计划总投资4.5亿元,深入实施文物研究、保护、利用、管理、叙事、交流六大体系,全力冲刺50个具体实施项目,力促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研究上,重点推进古城容量评估和建设管控体系研究;在保护上,重点推进施琅故宅、府城隍庙等周边环境整治;在利用上,着力探索创新数字化、智能化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的实施与实践,以及李贽、李叔同纪念馆等文化空间的阐释活化;在管理上,强化与高校、专业团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司法部门的交流联动;在叙事上,出版一系列主题丛书、文化推广视频,加强世遗古城的“出镜率”;在交流上,重点举办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打造全省首个覆盖全区文物的智慧安消防监管平台。将多项传感器设备信息数据实时上传鲤城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并纳入全区“一网统管”平台,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监测、防范;为辖区近200个文物点安装消防设备,并通过网络互联,对风险隐患点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引入VR、3D等科技手段,对文物点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展示,探索打造“云上”游古城、沉浸式场景体验等多种数字化“玩法”,充分合理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全省首个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通过开展民间文艺普查、作品备案、版权登记、宣传推广、版权转化等工作,推动全社会增强民间文艺版权意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间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努力实现鲤城民间文艺版权成果高质量发展、高效益运用。(记者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