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的身影并不少见。不少市民心存侥幸,认为“逆行图个方便,没什么大不了”,却忽视了这一行为背后潜藏不小的交通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事故。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有效遏制电动车违法乱象,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近期,泉州交警持续开展电动车逆向行驶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
定点设卡+流动巡查 严查电动车逆向行驶
整治行动中,鲤城、丰泽交警根据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科学部署警力,紧盯重点路口、路段,采取“定点设卡+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模式,全面强化路面管控力度,加大对电动车走机动车道、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交警部门在泉州大桥、顺济新桥、同时安排巡逻警力沿主次干道动态巡查,全面强化路面管控力度。
在泉州大桥的整治现场,记者看到,多名骑行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的市民被交警逐一拦停。“我知道逆行不对,但从这边走能少绕一大圈。”面对交警的询问,市民王先生略显尴尬地解释道,他坦言自己为图一时方便,心存侥幸忽视了交通规则。而在市区顺济新桥,由于该路段尚未划分非机动车道,部分市民为节省时间,直接在机动车道内逆向骑行,与正常行驶的汽车、公交车擦肩而过,险象环生。
此外,在九一街、涂门街、温陵路、宝洲街等核心路段,交警也同步开展整治行动,对非机动车道内逆行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进行现场劝导,通过案例讲解、风险提示等方式,让驾驶人深刻认识到逆行的危害性。
逆行乱象妨碍通行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对于电动自行车逆行乱象,不少市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与不满。“每天上下班经过九一街,总能遇到逆行的电动车,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非机动车道本来就拥挤,逆行的车一来,大家都得减速避让,一不小心就容易剐蹭。”市民林女士每天骑电动自行车通勤,她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就差点被一辆逆行的电动车撞倒,“对方速度很快,突然从对面冲过来,我赶紧刹车才躲开,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电动自行车逆行的根源在于部分驾驶人“图方便、省时间”的侥幸心理。“有些人觉得逆行几分钟就能省下绕路的时间,却没意识到逆向行驶时,双方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反,驾驶人对距离、速度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一旦反应不及时,很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市民陈先生表示,他曾在涂门街目睹过一起因电动车逆行引发的事故,一辆逆行的电动车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双方驾驶人都不同程度受伤,电动车有损坏。
此外,还有市民提出,部分路段的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也间接导致了逆行现象的发生。市民张先生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优化道路规划,增设非机动车道标识和隔离设施,从硬件上减少逆行的可能性。
逆向行驶不但违法 还易引发事故
据了解,为图一时方便无视交规、冒险逆行,看似“省时间”,实则是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置于险境”。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时,双方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相对速度叠加,驾驶人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极易出现偏差,一旦反应不及时,碰撞事故往往猝不及防。而在这类事故中,骑行者往往是最大受害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伤痛,还需承担事故主要责任,面临法律处罚与经济赔偿,最终“省时”变“耗时”,得不偿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作为非机动车,靠道路右侧行驶是法定要求,逆向行驶属于明确的交通违法行为。
在此呼吁广大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自觉摒弃“图方便、存侥幸”的错误心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靠右侧行驶、不逆行、不闯灯、不占道,真正将“各行其道”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文明骑行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更是对他人出行安全的尊重,唯有人人守规,才能共同守护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记者 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