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房地产季报取得了靓丽成绩。十月首周,房企借力中秋国庆,倾力营销,楼市一度人气爆棚,单周便成交1412套,第二周延续热度,又成交1253套。但进入金秋十月,下半月冷空气陆续袭来,突然来袭的寒流也让楼市患了轻微的“风寒”。多方因素影响下,十月下半月厦门楼市成交趋于低迷。不过虽然“银十”楼市旺季不旺,但也差强人意。
供给“井喷”过后,新盘入市锐减
9月份众多房源新批预售,各房企均寄希望于“金九银十”走量旺销,新增供给达115.8万㎡,呈井喷之势。这些新增供应集中于9月下旬及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亮相。但进入10月份,住宅新增供应仅大学康城美域、禹洲中央海岸、芸溪居住公园等三盘,共8.7万㎡加推入市,创9个月来新低。相对10月份土拍市场的火热程度,10月一二级市场宛如“冰火两重天”。
由于受到供给的影响,10月厦门各区域成交面积的排名也有所改变。10月,受建发翔城国际限价房集中签约影响,加上翔安片区刚需产品供应充足,受到刚需族的热捧,最终翔安区超越集美区成功占据榜首。
成交前高后低但差强人意
9月末供应大增,房企旺季走量意图明显,然而10月成交量却并未陡增,反而环比略降。10月份,厦门市商品住宅共成交3719套,约40万㎡,环比上月降低10.27%,同比则大增38%。数据显示,十月份上下半月走势截然不同。其中,上半月成交29.2万㎡,下半月则迅速降温至10.8万㎡。“金九银十”旺季成交虽未能重回年中高位,旺季不旺,但市场走势平稳,相比2011年仍有大幅提升,整体表现差强人意。
后市年关冲刺或有局部热点
城市年轮表示,“金九银十”虽旺季不旺,但成交量已初步回升。房企走量压力虽减小,但入市体量仍待消化。其中,改善型房源占比较大,低总价产品偏少,平稳走量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
展望后市,11月份预计有23盘加推入市,其中聚镇、万科金域华府、特房美地雅登 等刚需楼盘占比再次上升,定价合理、性价比高的楼盘,预期仍可热销。集美区11月预计有10余楼盘入市,热点楼盘众多,入市体量巨大,而翔安区在10月成交攀升后,11月有5盘入市,均偏向刚需型产品,集美、翔安区域楼市成交预期向好。后市楼市成交趋稳的同时,局部热点或将呈现。
记者观察
买卖双方
博弈气氛渐浓
从开发商角度而言,经过上半年放量回笼资金,“以价换量”的积极性大为削弱,下半年开始价格甚至出现回涨。特房、禹州、联合等不少开发商更是已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在全年任务无忧的情况下,开发商借旺季增加盈利,出现购房优惠缩水甚至房价小幅上调的情况并不意外。
而从购房者角度而言,目前大量的改善型房源入市,刚需产品份额减小,房价走高、高性价比房源减少,使得购房者形成了一定抗性,同时挤压了部分刚需客群。
区域聚焦
厦漳泉同城化带来发展良机
集美成全国性房企争相布局之地
上个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出炉,这意味着厦漳泉同城化战略开始进入实施期。而位于厦门市几何中心和厦漳泉三角地带中心位置的集美区,无疑将是同城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随着同城化战略往深层次铺展开,集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区域投资的热点。
房企巨头争当“地主”
2012年6月以来的土地拍卖会上,集美区当之无愧明星区域,伸出的橄榄枝频频得到房企巨头垂青。
6月,龙湖地产以17.37亿元摘得集美区灌口镇三幅地块;9月,马来西亚IOI集团竞得集美综合体地块。10月中旬,万科竞得集美北站大型综合体地块。10月23日,央企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竞得集美新城综合体地块。
加上目前已在集美开发项目的中海、华润、中航、招商、保利等多家全国性房企,以及联发、住宅、禹洲、中骏等诸多本土龙头企业,集美的楼市竞争已近白热化。
就在房企争当集美“地主”的同时,购房者也在争当集美“业主”。2012年第三季度,厦门岛外住宅成交8495套,其中集美区成交4065套,接近半壁江山。
有望成为厦门“浦东”
集美成为厦门楼市最为火热的地方,与政府的大手笔投入和同城化所展现的美好前景分不开。
自2010年初集美新城率先启动建设以来,2011年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240亿元。2012年下半年,又有一批百亿工程开工,其中有关产业规划方面的投入已占到了八成以上。不仅如何,2011年集美区灌口镇还获得了全国首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荣誉称号,宜居城区的建设早已卓有成效。
新城建设、产业支撑和民生提升三者的有机结合,使集美新城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集美或许有望成为厦门“浦东”。
面对集美广阔的发展前景,前来投资的房企们也充满信心。龙湖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湖非常看好该区域的发展前景,希望凭借优异的产品与服务赢得全新的市场机会。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全新打造的生态宜居新城将呈现在众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