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2020-2035年)》获批
打造15个文化设施集聚区
在不久的将来,厦门市民不管在岛内还是岛外,都能享受到丰富、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近日,《厦门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2020-2035年)》正式获市政府批复。
根据规划,厦门岛内外将打造15个文化设施集聚区,至2025年,岛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有较大提升,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而到2035年,厦门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杆城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闽南特色、开放多元的一带一路上的国际文化都市。
分两步走 打造国际文化都市
此次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通过科学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塑造城市文化空间特色,推进厦门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和融合发展,推动厦门全面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把厦门建成中西融合、开放多元、创新时尚的国际文化都市——闽南和国际文化融合的繁荣之城、华侨和海洋文化共进的弘扬之城、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之城、创新文化引领与共享的活力之城。
规划分两步走,至2025年,实现岛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有较大提升,“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两岸文化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宽,区域文化中心的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加强。至2035年,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杆城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闽南特色、开放多元的一带一路上的国际文化都市。
规划五个 地标性文化建筑空间
规划明确,将突显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合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打造鼓浪屿、文化艺术中心、思明旧城-厦大、集美学村、同安旧城、五缘湾、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集美新城-园博苑、海沧新城、高崎、翔安南部及东部、枋湖、会展中心等15个文化设施集聚区。在厦门五通高端商务区、马銮湾新城、海沧船厂、丙洲岛、东部中心等五个区域规划并预留建设市级地标性文化建筑空间。至2035年,全市街道级以上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用地面积280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43平方米。
目前,厦门岛内多个文化设施集聚区如鼓浪屿、文化艺术中心、思明旧城-厦大等,都已经十分成熟,满足了市民游客的文化服务需求。而岛外多个文化设施集聚区则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如马銮湾新城的“三馆合一”于今年初开工,拟建马銮湾新城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翔安东部中心片区的厦门新会展中心-展览中心项目,也已进入钢结构工程施工阶段。(导报记者 沈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