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好比“大型充电宝”,把多余的电力存储起来,需要时再释放。业界普遍认为,储能是能源变革和电力转型的关键一环。近日,市发改委发布《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我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勾勒一幅美好的“蓝图”。
目前,厦门正成为新能源储能产业的热点城市,吸引众多企业竞相布局。记者了解到,新型储能核心产业涵盖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制造及应用、智能化储能系统集成等。厦门已形成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系统两条新能源产业“优势链”,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厦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相继落地,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23年,厦门新能安、中创新航、海辰储能三家企业合计产值达300亿元,全市新能源产业增速32.2%。到2025年,厦门新能源电池总规划产能达340GWh(吉瓦时),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之一,未来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总部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
厦门储能产业在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约为10%,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名词解释
新型储能
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储热、储冷、储氢等技术。
发展目标
到2026年,厦门新型储能产业年均增速超2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培育若干家营收超100亿元的头部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四大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电化学储能
做大做强储能锂电池,鼓励企业开发大功率、光储一体化的储能变流器,鼓励企业结合场景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
大力培育氢储能
加快嘉庚创新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研制氢燃料电池及汽车。
融合发展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电器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储能与集成电路产业联动协作;支持企业运用能源数字技术开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及系统。
多元布局新型储能技术
鼓励高校院所开展储能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记者 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