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2020年,我市共安排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1335个,截至目前已开工1213个,开工率90.86%。
沿一条崭新的道路前行,右侧白色半圆形拱门敞开怀抱,本月1日,作为首批学生,80名初一新生在福州学校开始他们的求学路。这条双向2车道的新路叫上董一路,全长650多米,是樟岚北片区道路项目的“一员”,和它一起给孩子们护航的,还有南起福泉高速公路连接线辅道,向北止于南江滨东大道,双向4车道的上董二路。
作为市重点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呈“T”字形交叉的2条新路,和南江滨东大道、三环辅路等三江口片区出行主通道一起,让新区“骨架”更结实。
和樟岚北片区道路项目一样,一个个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朝着年度目标发起冲刺。“整个‘补短板’工作包括交通畅通、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管网建设、城乡风貌提升、配套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9个方面,由市城乡建设局、城管委、房管局等25个市直单位和13个县(市)区政府共同协作落实推进。”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省住建厅下达福州市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任务760亿元,今年1月至7月,我市共完成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26.7亿元,完成省级下达投资任务比例82.5%。
“补短板”行动不仅在城市遍地开花,也“藏”在乡村的美丽“加法”中。
花香扑鼻的公园、五彩缤纷的果园,还有颇具风韵的整齐村居,构成了马尾亭江镇笏山村迷人的秋景。从人口外流的老牌侨乡,到如今的“颜值担当”,这个小村庄的蝶变,得益于美丽乡村的整体提升。
“乡村的‘补短板’不单是建公园、整立面等‘形象打造’,我们还重点改善人居环境、管控建筑风貌。”该负责人说,今年,我市计划创建374个美丽乡村,计划投资8.97亿元,截至8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7.12亿元,占年度投资的79.37%。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短板”按时“补齐”,各县(市)区专门成立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小组,每月对完成情况汇总通报。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我市还定期组织召开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专题会议,并对进度滞后项目约谈牵头单位负责人,形成常态化督导机制。各县(市)区的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资完成情况及各项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均纳入市对县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全市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记者 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