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3
签合同变成体力活
为规避“限价”政策,开发商按照“毛坯+装修”的“双合同”办法售房已成为主流。在“双合同”大行其道之时,一个合同变成了两个合同,手续变得更加麻烦,繁杂的合同条款让购房者签买房合同成为体力活。
近日,在一些业主论坛上,甚至出现了有关合同签名的攻略:“签字的话建议先签一面,完了再翻过来签那一面,因为这样都不用打开,翻角就可以了”;“你可以在快签好字的时候就把销售叫来。帮忙检查是否有漏签,然后自己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跟销售谈。”
今年8月,王伟(化名)选中一套南六环外的房子。原本以为经过看房的多次奔波以及选房当日一整天排队摇号的折腾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然而,合同签订却让王伟苦不堪言。王伟表示,在签订5本商品房预售合同之前,开发商先提前打印了170页的草稿合同以及5份30多页的物业、车位合同和5份20多页的装修合同。要求购房者认真阅读内容并在指定位置签字,每一页右下角同样需签上全名,审核通过后,才能签订正式购房合同。这样一来,算上5份正式合同和合同内部需要签名的部分,他一共签了近千回名字,花了两个多小时。
“他们将装修、车位与购房合同捆绑在一起销售,可以通过建委审批,还把房屋上涨的压力转嫁给消费者。”王伟说,合同上的种种霸王条款,例如装修合同上写的都是使用某某品牌或同档次产品,这句话等于没规定品牌。“销售人员表示,这是开发商的要求,目的是让购房人看清楚每一页的条款,避免日后纠纷。销售说这样万一遇到突发状况,开发商不用承担责任。”
更让王伟放心不下的是,耗时两个多小时将合同签完并非大功告成,“之前的购房、精装修、车位合同还只是和开发商签的,等这些合同审核通过之后,还得签公积金和银行商贷合同,不过,两个月过去了,目前还没签公积金和银行商贷合同。这些合同何时签,开发商给的答复是还得再等。”
解决之道
亟须制定精装修标准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如果只是因为觉得精装能够将售价提升上去而临时改做精装,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出问题。很多房子是按毛坯设计和验收,精装不是向政府部门报批的项目,也就不受监管,所以开发商的空间就更大,这样的项目往往售价较高,但成本低、质量差、性价比不高。
陈顺建议,一方面要从价格上对精装费用进行限制,比如规定精装修在房价中的占比,用这样的方式来限制开发商无度地通过精装修的手段提高房价,另一方面则是对精装修价格与品质之间的对应制定标准,以此来保证精装修的品质。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精装分离这一策略,除了让“限价”政策执行效果打折扣外,一旦精装修出现问题,很可能出现大量的买卖纠纷和消费者投诉,在这样的情况下,主管部门的监管不能缺位。此外,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购房者对买房时捆绑精装的新房合同存在的风险已经有所认知,然而购房者还是排队买此类房源,背后反映的是市场供需矛盾的加深,真正符合刚需购房者的有效房源供给不足,因此,要想根治开发商借精装修合同涨价,需要我们在土地供应、产品结构上下更大功夫,让住房者在买房时有更广泛的选择权。
名词解释
精装修
相对于毛坯房而言,批量精装房分为简装修与精装修两种。根据由建设部制定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以下简称“实施导则”)要求,精装修住宅在交房屋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实施导则要求,开发单位为住宅装修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由物业公司作为责任人。精装修住宅要分为不同标准,设立样板间由住户来进行选择:房屋的售价中应该包括房屋的工程成本和装修成本两个组成部分,并要在合同中标明。按照这一规则,精装修的住宅被分为普通住宅、中高级住宅和高级住宅三个档次,消费者如果购买精装修住宅,可以按照这一标准对采光、照明、室内温度、隔音效果甚至每间屋子里有几个电源插头,做一个详细比照。